河南建安:農機融合硬功夫 鐵牛跑出“加速度”

當春日的第一縷陽光洒向中原沃土,許昌市建安區的煙田裡早已熱鬧非凡。翻耕、施肥、起壟……廣袤的田野上,一場傳統農事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春耕實踐,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悄然生長。
走進建安區榆林鄉桓坡村張現軍的煙田,起壟機、覆膜機奔跑穿梭於田間地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機器轟鳴聲,一條條筆直的田壟瞬間呈現眼前,同步完成的施肥、挖穴工序讓煙農老張直呼“省心”。
“過去起壟,四處找農機,有時候趕上起壟高峰,十天半月也找不到,耽誤農時。現在有了金葉機耕服務隊的機器,八十畝煙田一天就起好壟了。我再也不用為找不到農機而發愁了,機械化的專業服務幫我解決了大問題!”張現軍站在田壟間,看著遠處正在奔跑作業的現代化機器感慨道。
起壟機正在作業。張喜歌攝
作為建安區首批嘗到專業化機械化服務甜頭的煙農,他的轉變正是許昌市煙草公司建安分公司(以下簡稱建安煙草分公司)落實煙葉生產“綠色化、數字化、機械化”,推動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這是煙草公司技術團隊指導幫助我們研發改進的新式起壟機,通過裝備北斗衛星導航,不僅能實現厘米級精度精准起壟,還能夠同步完成施肥、挖穴等工序,一台機器一天能夠作業煙田120畝左右。”機耕隊隊長杜現峰如是說。
據建安分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煙葉生產環節雇工難、雇工貴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煙農的操心事、煩心事、鬧心事,也是制約煙葉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他們立足生產實際,堅持在農機農藝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加大專業化服務政策傾斜,依托專業合作社組建專業化服務隊,積極研發、配置旋耕機、起壟施肥機、滅茬培土機等各類農用機械,努力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煙葉生產質效。目前,全區煙農擁有各類農用機械359台,在機耕、起壟、中耕等環節,轄區煙田機械化作業率達到100%。
此外,為了充分發揮農機在煙葉生產中的作用,該公司在指導改進、推廣農機先進裝備的同時,還積極指導牽線機耕服務隊開展社會化服務﹔以組織專題培訓、召開現場會、微信群發送短視頻等形式,對農機手進行培訓,讓農戶使用農機更便捷、更放心、更省心。
“大家要注意,調節移栽機栽深是通過這個深度調節旋鈕,確保煙苗根莖部入土3到5厘米,過深或者過淺都會影響煙苗成活率……”柏庄煙站站長趙凱一邊拉動移栽機液壓杆示范操作,一邊耐心講解。
“最后強調兩點,每天作業后必須清理殘土雜物,每作業50小時要對齒輪箱進行一次全面保養。記住,這一台機器一天能夠作業30畝,要是使用得當、保養好了,一台頂得上20個壯勞力!”趙凱一邊分發移栽機使用技術要點,一邊提醒。
在蔣李集鎮李士坊村煙田施肥起壟移栽現場會上,技術人員通過理論講解和實操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對圍著移栽機認真學習的煙農和機手進行了手把手培訓,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答疑釋惑,確保每位煙農、農機手都能掌握農機使用要領。這種"理論+實踐"的培訓模式,讓科技真正走進了田間地頭。(來源:河南省煙草公司許昌市公司 作者:張喜歌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