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電專發力智能制造人才培養

4月11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與鄭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簽約儀式,標志著該校在電力裝備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培養邁入新階段。作為教育部首批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建設單位,該校通過創新育人模式,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為河南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樣本。
在簽約儀式現場,2023級學員陳茜分享了自己的成長願景。她表示,通過校企雙導師指導的工業機器人集成項目,不僅掌握了智能制造系統調試技術,更培養了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這種“教室+車間”的沉浸式培養模式,正是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創新育人模式的生動體現。該校立足河南省先進裝備產業集群,聚焦數字化車間、綠色制造等前沿領域,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育人體系,通過三大項目板塊夯實專業核心,四階賦能創新培養路徑,五崗課程體系貫通學生發展,六維機制創新驅動改革引擎,形成了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該校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彭博表示,從“校企合作”到“產教共生”,從“技能傳授”到“創新賦能”,學校正在打造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河南實踐樣本。
在鄭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智能產線上,2022級學員馬苛苛正熟練操作工業機器人完成復雜工序。這位曾經的PLC編程“新手”,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已成長為能夠獨立完成產線調試的技術骨干。馬苛苛說,參與從圖紙設計到產品落地的全流程實踐,讓他們真正把握了產業脈搏,幫助自己在兩年內完成從學生到技術員的蛻變。
近年來,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通過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共享教學資源、共管質量評價等方式,實現了學生成長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理論教學與項目實踐的深度融合,技能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鄭州電專副校長楊小琨介紹,未來,鄭州電專將依托“數字孿生+虛擬仿真”智慧教學平台,深化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持續推進“崗課賽証”融通改革,重點培育具備電力裝備設計、智能產線運維等新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致力讓“現場工程師”成為技能河南的新標識,持續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能力,著力打造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來源:鄭州電專 作者:史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