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高新區:為民營企業在“兩主一新”產業藍海開通途

7月24日,在高新區火炬園明亮的生產車間內,一座標有“賓康智造”的全自動卸磚打包機正高效運轉——每小時2.5萬塊標磚穩穩產出,傳統的生產線需要40名重勞力,如今僅需2名技術工人便能精准指揮。這是河南賓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憑借核心科技創新,一舉終結制磚行業最后一道人工痛點的生動見証,也是高新區以系統性改革培育科技創新沃土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高新區通過政務改革破局、法治生態夯基、產業生態聚勢、要素優化護航,為民營企業在“兩主一新”產業藍海中乘風破浪開辟通途。
政務服務改革構筑全生命周期“高新速度”
企業開辦“最快15分鐘”審批,這不是願景,而是高新區“標准地+承諾制”改革的落地成效。企業遷移“一次辦”,將環節壓縮50%,時限縮短95%以上,讓遷移變得簡單順暢。重大項目服務專區的設立,通過部門聯審、容缺預審機制,實現了“拿地即開工、預驗即試產、竣工即領証”的藍圖變為現實。
2024年,“萬人助萬企”活動縱深推進,累計幫辦代辦解決企業難題超350件,免費為809家企業刻制印章2427枚,政務服務效率提升70%。高新區更深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初創企業困境,創新推出“積分貸”精准破解融資難。入駐高新區的一家科技公司憑借此項服務,3天內便獲得100萬元資金支持。
法治生態夯基打造公平透明的發展暖環境
為防止監管執法“四亂”攪擾企業,高新區構建了以“服務”為核心的法治新秩序:“四項清單”(不予、從輕、減輕、免予強制清單)為首次輕微違法行為設置“溫馨緩沖”,以教育整改取代機械處罰。“綜合查一次”模式強力整合應急、市監、環保等7類32項檢查,實現“進一次門、辦多項事”,2024年已減少重復執法51項,企業迎檢頻次下降超40%。“護企”“護航”行動則專注打通涉企案件協作與知識產權保護鏈條,區內企業手握專利148項,深度參與3項國家標准制定,創新動能競相迸發。鼎勝機械制造負責人感嘆道:“檢查少了40%,我們更能心無旁騖地搞創新!”
產業生態聚勢擘畫“兩主一新”生態鏈圖譜
錨定尼龍新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兩主一新”主導產業,高新區精准布局生態鏈圖譜。憑借平高集團、神馬尼龍化工等鏈主牽引,一個50億元的尼龍新材料產業化基地正強勢崛起,吸引36家外企區域總部落戶扎根。
“百名博士進高新”工程強力破解智力瓶頸,60余位高端人才入駐企業科研一線,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專精特新”梯度培育機制持續發力。如今,高新區已匯聚高新技術企業97家、專精特新企業24家,以佔全市總量1/4的科創主體形成技術聚合高地。
開放合作步伐亦不停歇:河南巨高嘉業電氣裝備項目在埃及落地生花,成為區內首個跨國合作范例﹔特納賽運動器材更是遠銷日韓、歐美等十余個市場,“高新智造”名片熠熠生輝。
要素生態保障鑄就企業發展壯大的堅實后盾
企業引得來,更要留得住、發展好。高新區分類打造六大產業園區,構建“十分鐘產業生態圈”——從完備廠房到穩定的水電氣暖、人才公寓,企業實現“拎包入駐即投產”。人才引育的激勵探索從未止步,“高層次人才激勵”與“歸根工程”成效顯著,已集結平頂山籍人才296名,引進項目58項。2024年“用工招聘專項行動”聚焦企業“衣食住行”需求,掃除運營障礙。而金融支撐則更為立體:滿負荷生產獎勵、高質量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不斷注入,幫扶融資額逾2.4億元。
在高新區這片沃土上,政商關系也呈現親清范式——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各級黨支部簽訂廉潔責任書,“企業問題受理——交辦——回訪”閉環監督機制從源頭上遏制“吃拿卡要”﹔黨員干部深入一線,“企業家早餐會”“首席服務官”機制讓企業訴求在24小時內必有回音。在中平自動化項目中,專屬服務官全程代辦貨運電梯等事宜,正是“一線服務”理念的生動寫照。
5年來,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猛增427%,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47%,2024年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4%。
“我們始終把‘無事不擾、無處不在’視為根本准則,法治將成為高新區營商環境的鋼鐵內核。”黨工委書記孫國權說。(來源:平頂山高新區管委會 作者高軼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