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扮靓淮源山水

—桐柏县“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综述

2020年07月27日10:57  来源:南阳日报
 
原标题:水清岸绿扮靓淮源山水

  回龙乡柞楼村拦河堰

  淮源镇老湾村四连堰

  新集乡磨沟村景观堰

  回龙乡柞楼村塘堰

  平氏镇雷庄村塘堰

  新集乡磨沟村五连堰

  城郊乡北杨庄古村落堰

  风拂荷生香,碧水扮柳湾。盛夏时节,天朗气清,堰塘内绿水盈盈,岸坡上矮草如茵,高树葱绿,堰塘旁的健身休闲广场上,几位老人在锻炼身体,这是南阳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观摩团在桐柏县埠江镇看到的一个场景。

  日前,南阳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暨现场推进会在桐柏县召开。会议指出,实施农村坑塘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综合整治、保障需要、建立机制、长效管理。会议强调,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是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的重要抓手,要下大力气治好管好,各县市区要统筹考虑,精准施策,对标先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会前,与会人员分别到桐柏县埠江镇、新集乡、淮源镇、城郊乡等地观摩了坑塘整治工作情况。

  美丽乡村展新颜

  走进新集乡磨沟村,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村组道路通到每家每户,道路两旁的景观树错落有致,村内塘堰波光粼粼,河渠流水潺潺,小桥横跨,塘堰内鱼儿在莲叶间嬉戏,村边的休闲凉亭内游人漫步其中,赏景拍照。

  “原来这塘堰里堆满垃圾,塞满淤泥,长满杂草,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晚上都不敢在门口纳凉。现在好了,堰塘治理美化后,村子就像大花园,很多城里人慕名来我们这里游玩。一到周末,我这院子里坐的都是人,我和家人都有点忙活不过来。”提起塘堰治理给村子带来的变化,磨沟村“芭蕉扇”农家乐主人魏振甫深有感触地说。

  “靠山吃山”,这几年,磨沟村依托“四水共治”政策,持续进行塘堰治理,对村子进行亮化美化,该村由以往的垃圾遍布、淤泥满塘转变为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旅游“新宠”。村子美了,村民的素质也慢慢上去了,街上摆放了垃圾箱,大家也不乱扔垃圾了,晚上路灯明亮,乡亲们都到广场上健身、跳舞,心情舒畅。

  在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从村口通到每家每户,有着550余年树龄的参天大栎树安静伫立,几口池塘内碧波粼粼,点缀着村子,草木翠绿,小桥流水,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这里原来是两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荒废坑塘,经过综合整治,水塘里培育了观赏莲花,岸坡周边铺设了健康步道,还配备了健身器材,现在已经成了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北杨庄村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大力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把坑塘整治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相结合,科学规划,因塘施策,将具备经济利用价值的坑塘建设成生产型坑塘,把经济利用潜力低的坑塘建设成景观性坑塘,鼓励养殖户发展鱼虾产业,打造“网红桥”,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如今,走进桐柏县,“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带来的新变化令人欣喜:淮河上游生态廊道成为群众早上晨练、中午赏景、晚上散步的最佳去处,一个个水清岸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颗颗珍珠镶嵌在淮源的青山绿水中,构成一幅幅风景各异的美丽画卷。

  精准施策建标杆

  桐柏县属典型山区县,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桐柏县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有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0.68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04座,总库容1.1亿立方米;塘堰9886个,总库容1.18亿立方米。

  2019年,南阳市正式启动“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副市长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市政府先后印发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高规格的现场推进会。

  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桐柏县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作为践行“四水同治”治水新思路的重要抓手,构建“来水能引,降水能善,沥水能排,旱涝能调”的农村水网格局和“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的农村水文景观。

  桐柏县堰塘分布分散,整治工作基数大,任务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分解任务,多措并举,坚持把“千村万塘”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粒纽扣”强化推进,树牢全县“一盘棋”思想,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针对山区县生产型塘堰为主的实际,桐柏县注重恢复坑塘原有的调节水源、防涝抗旱、保障用水、美化环境等功能,以清淤修渠为主、绿化为辅,发挥除涝灌溉功能。明确村庄生产生活型塘堰疏浚整治要求,做好植树绿化,做到塘成、堤成、绿化成。初步形成了“沟渠为线、坑塘为点、点线相连”的生态水网。

  桐柏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根本之策,通过对有效利用的坑塘进行修整,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鱼虾产业,达到修整一个堰塘、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片致富的效果。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以点带面、打造标杆,对新集乡磨沟村、城郊乡北杨庄村和吴湾村等进行重点打造,实现荒废坑塘从“一坑”到“四塘”(景观塘、休闲塘、产业塘、生态塘)的华丽转变。

  而今,新集乡磨沟村已成为全市美丽乡村的典范,城郊乡吴湾村、北杨庄村的网红桥、莲虾共养水面及水上廊桥已成为县城周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以奖代补重管护

  针对“千村万塘”整治工作,桐柏县出台了《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桐柏县人民政府千村万塘验收奖补办法》《桐柏县千村万塘考评办法》三个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通过以奖代补、奖罚激励,强化责任,配置资源。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实施以奖代补,将塘堰整治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涉农涉水项目结合,发挥综合效益,通过社会捐助、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充分引导调动社会各方投入塘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带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约1.8亿元,掀起“千村万塘”整治高潮。

  为推动“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落实见效,桐柏县明确验收标准、验收办法和奖补措施,严格按照“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奖补办法对每一座综合整治的塘堰进行验收。对于整治标准合格、管护措施到位的塘堰,按照大小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15000元以奖代补补贴,通过以奖代补和考评奖罚激励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干群塘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干事氛围已经形成。

  围绕部分塘堰改造进度缓慢等突出问题,桐柏县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建立考核、督导及奖惩体系,县“千村万塘”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通过抽查、督查、评比等方式,严格实行“一周一报进度、一月一排名、一季度一评比”等措施,对该项工作加大督导力度,对塘堰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力度大、标准高、措施得力的乡镇(集聚区),经评比划分为一、二、三等奖,县政府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年终对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整治效果明显的乡镇(集聚区)分别给予6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对于落后的乡镇给予10万元处罚。

  塘堰整治重在治理,贵在管理,必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桐柏县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建立村庄塘堰常年管护和考核制度。同时,将塘堰纳入河长制体系,将塘堰定位编号、建档立卡,实行塘长制,一塘一长,竖立管护牌,确保产权明晰、管护到位,补齐管护短板,逐步形成建管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机制。

  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一项百姓受惠、多方得益的公益性工程,桐柏县把坑塘整治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相结合,疏浚一个坑塘,畅通一片水系,绿化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以坑塘整治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穿行在桐柏的村庄,总能看到废弃的坑塘变了样,各具特色,有的成了花园式休闲观光地,有的成了“荷花湖”,有的成了水产养殖园……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文明。

  至目前,桐柏县已整治生产型塘堰3679个,打造生活型塘堰212个,正在打造的生活型塘堰76个,受益群众20万人。通过“千村万塘”整治工作,小塘堰做出了大文章,发挥了高效率,显现了大成效。

(责编:黄莎、杨晓娜)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