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化生产 订单化销售

河南宝丰:留守妇女巧手编织致富梦

2020年09月28日16:03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翠红,我来交工了,这是缠好的管,你赶紧给登记一下,我赶着接孩子呢!”9月27日临近中午,宝丰县闹店镇周营村留守妇女姜乐准时来到曹翠红家交工。

每天临近中午和傍晚时分,曹翠红家的院子里都格外热闹,村里从事假发编织的留守妇女们抱着自己完成的工序接踵而至,争相交工。相同的话语、不同的面孔、忙绿的身影和周围摆放的一筐筐未完工的假发交织在一起,使这里门庭若市。

“外出打工总想念孩子,而且在外面挣的工资除去吃喝开支和房租,一个月也剩不了多少钱;在村里做假发加工,不但能照顾家,钱还净落,两全其美!”姜乐说。

姜乐是周营村假发饰品加工厂的一名编织工人,在厂里已经干了四年。成为“熟手”后,她把机器搬回家中,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顺道去曹翠红家取原料,利用空闲时间给假发缠管;接孩子时再顺道把当天缠好管的假发交到厂里,挣钱、顾家两不误。

今年46岁的曹翠红是周营村有名的“巧媳妇”,她不但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增收致富,还使村里60余名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就有工作。

曹翠红接触假发编织还得从村里招商引资来的假发编织厂说起。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许昌瑞美发艺有限公司在闹店镇周营村设立了假发加工厂,专业生产假发发套。当时作为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心灵手巧的曹翠红很快便掌握了假发发套的编织技巧,迅速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计件工资能拿到1500余元,按照当时的工资标准,算是打工妹中的“佼佼者”。但好景不长,2008年假发厂因为布局调整,从村里撤走了,因此曹翠红和在厂里工作的一众姐妹便失了业。想到这么多人空有假发编织的手艺却没有活干,曹翠红便萌生了自己开办假发饰品加工厂的想法,于是她找到了原假发加工厂负责人,决定实行“订单”生产。由许昌瑞美发艺有限公司为曹翠红提供假发原料,而她则负责组织厂里原来的工人完成代加工,将成品上交给公司即可,无需发愁销路。曹翠红便购买了机器、召集起原加工厂里的部分工人在自己家办起了假发饰品加工厂。

十几年的经营中,曹翠红的加工厂的假发种类随市场不断变换,工人始终保持在60余名左右,每月产量都在2万多套以上。近两年,根据村里留守妇女多为中老年人的特点,曹翠红与许昌瑞贝卡公司合作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非洲脏辫,有分支、绑头、缠管等诸多工序,但每道工序都很简单,容易上手,劳动强度也不大,因此使许多大龄妇女也找到了就业门路,现在在加工厂工作的6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就有10人,她们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编织工序的简易程度分别认领不同的工序,利用闲暇时间工作,工资按照计件每月可拿到1000元—3000元不等,每名工人每年仅此一项,能增加一万元左右的收入。为了方便,30余名妇女在熟练后把缠管的机器搬回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工作,这样居家化生产、订单化销售,真正实现了妇女持家、挣钱“两不误”。

一个巧媳妇,带领一家富;几个巧媳妇,带动全村富。周营村把假发编织做为‘一村一品’产业继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留守妇女用巧手创造自己的幸福新生活。(宝丰县委宣传部  柳真真 王向丽 张军伟)

(责编:辛静、杨晓娜)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