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围绕黄河战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目前在做什么工作?围绕这些主题,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组织大型采访,拟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人民网河南频道同步推出融媒体作品,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担当。
生态修复后的小秦岭 聂冬晗摄
路旁鲜花俏,小鸟枝头闹,溪水欢快笑,山腰白云飘。人间最美四月天,“中原之巅”小秦岭颜值逆天。
然而,5年前的这座“金山”却因过度开采金矿,河水尴尬地呈现黄灰白黑红的“五彩斑斓”。521个采矿坑口、2500多万吨矿渣,美丽的小秦岭伤痕累累。
壮士断腕,背水一战!不讲理由,不找借口,不惜代价,从2016年开始,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打响了生态保卫战。
77万人,2.1亿元投入;封堵1000多个坑口,拆除1.4万个生产设施;固定矿渣2001.8万吨、清运584.2万吨,13万辆次卡车首尾相连,能从小秦岭排到北京;栽植苗木75.7万株,播撒草种1.4万公斤……
如今的小秦岭,怎么样了?4月初,人民日报记者走进三门峡市等沿黄多地市,近距离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担当。
灵宝金源公司1308坑口整治前(左图)和整治后(右图)对比图
“火山口”喷发 小秦岭打响“保卫战”
进入小秦岭,沿着卡车碾压出来的车辙,不时可见被水泥封堵的坑口,当年数十万人进山“淘金”的繁华若隐若现。
这座“金山”确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数据显示,1975年—2015年,小秦岭区域累计生产黄金450余吨。与之相应,上世纪末靠山吃山的三门峡经济高速增长,最快的一年GDP增长33%。
过度开采之下,小秦岭满目疮痍。2016年1月,环保部约谈三门峡市政府,指出小秦岭保护区存在“矿渣堆放量巨大,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矿坑数量众多,后续生态损害风险不容乐观;存在监管不到位和部门违法违规审批”的问题。
自此,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响这场生态修复攻坚战,三年内要达到“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不再产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整治目标。
坑口挨着坑口、设施邻着设施、矿渣连着矿渣,端掉利益复杂的“金窝”谈何容易。
央企、国企、民企交织,当时的保护区里有11个矿权单位,而且是矿权在先,保护区设置在后。听说要整治,一些企业组织律师团“要说法”,还有包工头电话关机玩“失联”。
约谈矿权单位,加大执法力度,三门峡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矿区。面对经济停滞、群众就业等系列问题,三门峡市广泛宣传、全面动员,采取从点到面、从小到大的综合治理办法,以开展为期80天的“矿山环境整治集中大会战”开局破题,521个坑口被全部封堵,1.4万个生产生活设施被彻底清除,2586万吨矿渣被有效处理,小秦岭保护区的各类“疮口”被根治,3年的治理任务2年全面完成。
老鸦岔1770坑口整治前(左图)和整治后(右图)对比图
石头窝窝里植绿 再造一座绿色“金山”
黄色的是连翘花,粉红的是山桃花,绿色的是油松、华山松,昔日千疮百孔的小秦岭重新披上了“绿衣”。
1100坑口,如今有个美丽的名字“枣香苑”。这里枣树林立、桃花盛开,海黄、红豆杉、白皮松等各类树木琳琅满目。 被水泥封堵的坑口处钻出一股清流,聚成一汪清泉,不时可见鱼儿欢快地游动。
曾经,这个运转了20多年的坑口,附近有216间工房,矿渣300多米长,20多米宽,最高处21米,堆积如山的渣石甚至把旁边的枣香河河床抬高了5米多。
在石头窝窝里植绿护绿,绝非易事,小秦岭人被逼出了不少“发明创造”。
石头窝里种树,土比金子还珍贵,一车要花千元。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会主席李保祥说,为了保土,他们发明“梯田式”“之字形”降坡治理渣坡,在渣坡上固定挡板、修排水渠、铺滤网防覆土流失,在每个树坑底部铺设可降解无纺布固土保墒。
山下阳春三月,山上却是白雪皑皑,10多度温差造成了树木成活难。为确保每棵树都能活下来,他们从海拔高度接近的甘肃省白银市采购松树苗木;按照树木生长的习性,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栽种油松,之上的地方栽种华山松。
1770坑口就是当时的示范点之一。如今,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树、灌、草搭配郁郁葱葱,间植的华山松亭亭玉立,曾经高达30米、长约500米的乱石堆已不见踪迹,一派生机盎然。
从2016年3月至今,在小秦岭的沟沟岔岔,共有77万人次投入到矿山治理修复的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1000多个坑口被统一封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美丽的小秦岭回来了,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双桥河等5条发源于小秦岭的黄河一级支流水清河净直奔黄河。
现在,林区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达到21900个单位,是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十倍;红外线相机记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的身影;保护区新发现了11种植物、80种鸟类......
山绿水清人欢笑,美丽的小秦岭又回来了。
文峪金矿1515坑口整治前(左图)和整治后(右图)对比图
久久为功谋长远 绿色转型新发展
复绿于山,修山予民。五年多来,小秦岭矿区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石头上长出草”到“石头上长出树”的衍变,让“春风又绿黄河岸”变成美好现实。
“一以贯之”谋好长远。为永久守护这片绿水青山,《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于2018年9月29日颁布,三门峡市用立法的形式,持续开展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加强小秦岭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让小秦岭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给当地旅游业带来飞速发展,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开山节三天时间游客达到10万余人,周边的汉山风景区也迎来了历史游客数量之最。实施小秦岭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了小秦岭管理中心(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改革和僵尸企业的转型改制,200余名林场职工由自收自支转为事业全供;企业甩掉了多年的沉重包袱,全力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不能关了一座矿山,毁了一个产业。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提出,既要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又要一手抓产业转型。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冶炼行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以寺河山为中心的高端苹果生产带,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继续整顿矿权,多渠道解决小秦岭地区转产后1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加快灵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程,国投金城冶金等黄金冶炼转型升级项目顺利投产,绿色经济正悄然兴起。
1100坑口处的枣香苑培育植物文化,栽种枣树、桃树等果树及其它观赏树;1175坑口处的锦鸡岭打造动物文化,让游人看得见动物;1280坑口处的金银潭围绕水文化而建,营造亲水戏水空间;即将实施的986坑口黄金文化研学项目,告诉人们黄金是如何炼成的......
曾经沉寂的小秦岭,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