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过去以“治病为中心”,如今是“健康守护者”,记者走进湖北钟祥马北村卫生室

跟访村医看变化(一线调研)

本报记者 范昊天
2023年05月10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马北村卫生室药房内的各类药品。本报记者 范昊天摄

  王鸿举(中)在村民家中随访,为他们做健康检查。本报记者 范昊天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必须提升乡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使之既能防病治病,又能管理健康。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医培养培训力度,全力守护村民健康。日前,记者走进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马北村卫生室,与村医王鸿举一起出诊、走访,观察村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记录乡村卫生事业的变化。

  ——编 者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地处江汉平原,汉江之滨——50多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4.9万名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从库区搬迁至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基础设施改善、人才队伍培养、服务内容优化、运行机制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如今,柴湖镇的每个村都有了卫生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从“老三样”到“百宝箱”

  过去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现在有了血糖仪、血氧仪、心电监测仪等多种设备

  驱车从柴湖镇出发,走公路、过河流、进村道,经过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马北村村委会大院出现在眼前。

  紧靠路边的几间平房,便是马北村卫生室。墙上悬挂着处方制度等文件和公示信息,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服务室、资料室、药房——“五室一房”功能齐全。

  63岁的村民闵风阁正在输液,右手包裹着绷带。几天前,她在家里右手不小心被菜刀割了个大口子,在柴湖镇卫生院缝了针。昨晚又受了凉,咳嗽不止。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来村卫生室看病了。

  村医王鸿举拿出他的“百宝箱”——智能健康服务包,为闵风阁测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用听诊器听她的呼吸情况,“肺部有啰音,呼吸粗糙,初步判断是支气管炎,先给您开两针消炎和抗病毒的药物。”

  输液的同时,王鸿举又为她检查了右手的缝线处,清洗伤口并换药,叮嘱她不要碰水。

  马北村有603户1356名常住人口,老年人占比高,很多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村民的就医需求比较大。

  “以前有点头疼脑热,都要跑到10多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去看,人累不说,还经常要排长队。这些年村里的医疗条件改善,小病在家门口少花钱也能看好。”闵风阁笑着说,现在村里还开通了医保联网结算设备,村民直接刷医保卡就能实时结算和报销医药费。

  “这得益于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投入。”土生土长的本村人王鸿举对此感受颇深。小时候,他的父亲是村里的“土郎中”,靠着祖传的膏药和草药给人看病,有些患者不放心,宁愿舍近求远去镇卫生院。

  立志为乡亲们解决就医难题,2006年,从河南南阳卫校毕业的王鸿举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医。

  “那时候,办公场地就是自家的三间瓦房,看病就用‘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王鸿举说,药物需要自己去城里的药房采购。

  2015年,湖北省印发《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到2017年底,全省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当年底,马北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陆续配备了诊断桌、病床、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胃肠药、降压药、感冒药、风湿药……马北村卫生室药房的货架上,各种药物分门别类摆放,品种丰富。“卫生室需要的药物,可以通过湖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医药公司统一配送。”王鸿举说,目前卫生室备有近百种药物,比过去大大增加。

  2020年以来,湖北省大力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钟祥市投资2500多万元,全面升级村卫生室软硬件环境。”钟祥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明祥介绍,目前全市467个村卫生室均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内有身份证读卡器、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心电监测仪等多种健康检测设备,诊疗能力进一步加强。

  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得到及时转诊。前不久,家住马北村一组的王静早上起来,突然觉得头疼头晕,手有点麻。王鸿举给他检查,发现舌头歪了一点,怀疑是脑梗,便立即联系柴湖镇卫生院,启动转诊流程。

  120急救车将王静送至卫生院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脑梗,又迅速转到钟祥市人民医院。经过及时的静脉溶栓和住院治疗,王静身体逐渐恢复,回到家中,由王鸿举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脑梗发作后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幸亏转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鸿举说,钟祥市建成了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内的县域医共体,乡村医生无法医治的疾病,可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确保“大病不漏诊”。

  从只管看病到管理健康

  过去主要任务是治病,现在要时时监测村民身体状况,传播健康知识,预防大病重病

  4月19日一大早,王鸿举背上智能健康服务包,骑着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随访工作。今天准备走访的4户村民,都是他重点关照的对象——慢性病患者、高龄老人、脱贫户等。

  过去,王鸿举每天的工作是“以治病为中心”,做一些感冒发烧、外伤处理的基础性诊疗。如今,他成了“健康守护者”,承担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为村民们传播健康知识,预防重大疾病。入户随访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王叔叔、刘阿姨,最近还好吧?有没有按时吃药?”在马北村5组的一个农家小院,74岁的脱贫户王五中正在菜园里忙活,听见王鸿举的声音,忙走到门口迎接。

  屋内,76岁的刘建玲坐在轮椅上,脸上露出了笑容,“按照你的指导,每天按时吃药、清淡饮食,现在血压降下来,人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近年来,钟祥市深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24个,家庭医生1040人,农村脱贫人口签约率100%。在马北村,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都有了由全科、专科、公卫医师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

  王五中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家中平时只有老两口。2019年,刘建玲突然中风,从此半身瘫痪。由于两口子的健康意识不强,饮食偏咸,又经常不按时吃饭,刘建玲身体每况愈下,血压一度飙升到140/220。

  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王鸿举为王五中和刘建玲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到他们家中随访。每次检查后,他们的健康信息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脑上传到卫健部门信息化系统后台,方便医生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针对刘建玲的高血压,王鸿举为她量身开出药单,并根据每次随访情况调整剂量,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同时,他协助刘建玲申请办理了慢性病卡,让她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减少医药费开支。

  经过王鸿举几年来的持续随访和健康管理,刘建玲的血压逐渐降了下来,服用的药物也从最初的3种减到了2种。王五中身体更加硬朗,70多岁还能干些农活。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平时随访中,王鸿举会为村民做好健康教育。每个季度,还会集中开展一次健康科普讲座。

  这天上午9点,20多名村民聚在了村卫生室。王鸿举一进门,有人开口就问:“王医生,今天讲点啥?”

  “说说心血管病的防治。”王鸿举笑道:“把什么是高血压、怎么用药、平时都注意些啥,都跟大家说清楚。”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王鸿举讲得仔细,村民们听得专注。

  “王医生,我这两三天血压比较稳定了,还需要继续吃药吗?”在答疑环节,75岁的村民卢进财首先提问。

  “药不能随便停,要遵医嘱,加强对血压的动态监测,如果出现波动,还是得坚持服药。”王鸿举答道。

  “我们岁数大的人,喜欢吃咸的,口味比较重。但我的血压一直不稳定,不知道跟这有没有关系?”67岁的村民王诚又问。

  “口味偏咸,是影响血压稳定的关键因素。后期还是要注意改善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光能防高血压,对其他病的预防也有好处。”王鸿举说。

  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等原因,马北村村民的食道癌发病率一度较高。王鸿举从宣传健康知识入手,劝导乡亲们改善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酸菜等腌制品,如今村里的食道癌患病率大大降低。

  从不敢看病到沉稳接诊

  过去只能处理感冒发烧、皮外伤,现在面对突发急症也不慌

  4月24日下午,在柴湖镇卫生院行政楼5楼会议室,卫生院急救站站长余鹏正在为全镇的58名村卫生室负责人讲授一堂“心肺复苏+除颤技术”的培训课程。

  坐在第一排的王鸿举认真听着培训内容,并不时做笔记。在实际操作环节,他主动举手来到台前,在医用假人模型身上实操演练。

  “双手相扣或重叠,以掌跟按压,按压频率在每分钟100—120次”“观察患者面部皮肤黏膜颜色有无改善”……在护士长的指导下,王鸿举逐渐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手法。

  刚参加工作时,王鸿举只能治疗感冒发烧、处理皮外伤等,遇到一些复杂、急难病症,受限于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就只能紧急转诊患者。

  后来,王鸿举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经过几年的半脱产学习,他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王鸿举告诉记者,自己还在市人民医院、镇卫生院跟班学习,每个月镇卫生院也会组织科室主任、护士长等专家,对村医进行专题培训,内容涵盖院前急救、常见病的用药和治疗等。此前,王鸿举通过舌诊,判断王静可能是脑梗,便是从镇卫生院的培训中学来的。

  如今,遇到村民突发心脏病的情况,王鸿举也不怕了。他会先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先检查血氧饱和度,如果缺氧的话,可以给患者吸氧,再开一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在患者症状缓和后再转诊,避免出现意外。

  智能医疗的推广应用,还给王鸿举增添了“专业帮手”。不久前,隔壁马南村的李师傅突然感到胸闷气短,背部疼痛,专程来找王鸿举看看。

  王鸿举在“智医助理”系统内填写电子病历,刚刚写完主诉和现病史后,系统自动做出了“急性心绞痛”的辅助诊断。

  结合患者的症状描述,王鸿举认为这一诊断结果的可能性较高,立即给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半个小时之后,李师傅的疼痛症状缓解,王鸿举将他转诊到柴湖镇卫生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经过5天的住院观察,如今李师傅已经康复。

  2020年8月起,湖北省卫健委与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在基层的应用,钟祥便是其中6个试点市(区)之一。

  “‘智医助理’不仅能根据症状迅速做出辅助诊断,还具备电子病历、放射影像等数据的同步调阅功能,帮助村医了解患者在其他地方的就诊记录、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等,便于更好地做出诊断。”钟祥市卫健局基层卫生股负责人汪洋说,目前“智医助理”系统已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

  从收入单一到多渠道保障

  过去收入依靠药品加成,现在凭借诊疗技术和卫生服务获取各类补助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背后,乡村医生的收入保障也在不断完善。王鸿举告诉记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村医收入结构由原来以药品加成为主,转变为以政府补助为主,“过去一般按照7%—15%的比例,对药品进行加价销售,一个月收入大概有1500元。”改革后,药品虽以成本价销售,但通过多渠道保障,王鸿举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

  近年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费补助、在岗执业村医定额补助等政策陆续落地,合力保障村医收入。

  “2009年,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是6元/人次,现在上调到了32元/人次,人均一般诊疗费也从5元增加到了8元。”王鸿举说,此外,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补助标准由8元/人提高至10元/人,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由每年3650元提高至5000元。对在岗执业满3年的村医,政府每年还定额补助1200元,用于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如今,王鸿举一个月收入有4000多元,再加上年终奖励,年收入可达6万元。

  不过,村医想全部拿到这些补助也并不轻松。“除了定额项目,其他补助项目都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发放,年初先预拨70%,在年终绩效考核之后,根据考核结果据实拨付剩余的资金。”汪洋介绍。

  对马北村卫生室的考核由柴湖镇卫生院负责。2015年,钟祥市启动乡村医生“县管镇用,镇聘村用”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

  柴湖镇卫生院院长刘志刚说,每年卫生院要对全镇的村卫生室组织4次考核,通过查阅台账和随访记录,现场检查医疗安全,电话回访居民患者、入户核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村医的工作情况、各项任务是否落实到位。“对村医的考核项目包括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群众满意度等14大类55项。”刘志刚说。

  不仅待遇有保障,村医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多上升渠道。2019年,湖北省人社厅、省卫健委联合出台有关意见,对农村基层卫生院参评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论文等条件,明确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也可参评正高级职称。截至目前,钟祥已有55名乡村医生取得高级职称。同时,通过畅通基层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近年来钟祥市已有75名村医被选拔到乡镇卫生院等上级单位工作。

  越来越多的政策倾斜,让村医更有干劲。前些年马北村卫生室又来了一名村医,成为王鸿举的得力搭档。

  “现在来卫生室看病的患者比之前更多了,甚至还有在别的镇上学,回到村里来看病的。”王鸿举说:“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漏诊”正在成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10 版)

(责编:辛静、黄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河南荥阳:千亩樱花开 满目春色美
  • 河南内乡:万亩山茱萸花开金灿灿
  • 各路“民间高手”高燃合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