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春走基层|星空下的高铁守护者

程明辉
2025年01月18日09:13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夜色如墨,星光闪烁。1月16日零点,郑太高铁河南修武西站迎来了一天中的短暂宁静,唯有偶尔呼啸的风声,掠过清冷的铁轨,在黑暗中肆意穿梭。

又到了高铁的“天窗”时段,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信号工张生周和他的工友们早早来到工区,开始了上道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他们仔细检查着工具包,每一把扳手、每一把量具、每一个油壶……30多套,一件不少。

“春运期间,高铁运行密度加大,设备维护尤为重要。”张生周介绍,“这些工具就是我们‘打仗的武器’,是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的关键,哪怕有的经常用不到,每次都必须全部带上。”

上道作业前检查工具。 人民网 程明辉摄

张生周,今年48岁,是铁路供电专业岗位上的“老把式”。在这个他坚守了29年的“战场”上,他所检修、包保过的设备从未发生过一起责任故障;在高铁岗位的12年里,他负责的设备质量鉴定优良率达100%。

零点10分,一到作业地点,张生周便带领工友们迅速投入工作。全站14组道岔,他们要在四个小时以内全部检查维护一遍。时间紧,任务重,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一丝不苟。

转辙机是控制铁路道岔转向的关键设备,是铁路运输系统的“智能方向盘”。身着厚厚的工作服,张生周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借着头灯的光亮,他的眼神紧紧盯着转辙机内部的零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随后,他伸出粗糙的手,拿起一把扳手,开始仔细地检查每一颗螺丝的紧固程度。扳手与螺丝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清晰。每拧动一下扳手,他都要停顿片刻,感受螺丝的状态,确保其牢固可靠。

作业现场。侯瑶鑫摄

“最近气温下降,俊杰,你测下基本轨与尖轨间的缝隙,看看是否还在规定范围内。”张生周的指令沉稳有力,“必须确保密贴状态良好,保证高铁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平稳安全。”

“这几年跟着张工,学到很多技术。”新入职3年的高俊杰对张生周充满了敬意。工作间隙,他讲述,“以前面对复杂的故障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现在心里有底多了。就像刚刚转辙机的检查,很多细节他都考虑的十分周全。”

张生周(右一)和工友们检查转辙机。 人民网 程明辉摄

凌晨1点15分,夜更深了,工作区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寒风如刀割般锋利。然而,张生周和工友们的工作节奏依然有条不紊,严谨细致。张生周和工友们手中的工具在不断地变换,如同妙手医生,在为病人进行细致的检查。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电线,都不放过,每个人的眼神透着专注与执着。

在打开一处铁轨旁的密贴检查器时,张生周细心地发现里面的干燥包破损,几粒干燥剂散落在盒子里。他赶忙拿来钳子,蹲在地上,一粒一粒小心地夹了出来,随后又用一块布反复擦拭干净。

“这里面绝对不能有任何异物,哪怕再小,一粒也不能有。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毫不起眼的疏漏之处。”张生周眉头紧锁,对蹲在身边的工友郑重地说道。

“这个转辙机需要加点油了!”“这里的密贴压力需要加大0.5毫米!”“这个螺栓有点松动,马上处理!”……作业过程中,张生周不时地与工友们交流着。他们的话语简洁明了,每一个指令、每一个回应,都充满了默契。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守护着这条交通大动脉。

调整基本轨与尖轨间的缝隙。人民网 程明辉摄

凌晨3点,检查维护工作接近尾声。昏黄的灯光下,张生周正在检查一处转辙机,他的耳朵贴近,倾听着有无异常声响。随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盖紧盖子,把附近的工友们召集在一起。

“大家抓紧时间,各自报一下检查情况,我们还要给机械室内人员留出来半小时的测试时间。”说着,张生周揉了揉冻得通红的鼻子。

凌晨3点50分,全站14组道岔全部测试正常。

收工后,张生周和工友们再次对所有带来的工具核对一遍,准确无误!

“带来多少,也要带走多少,工作程序必须严谨,不能在这两公里多的高铁线路上留下任何安全隐患!”张生周说。

检测车道几何尺寸。人民网 程明辉摄

凌晨4点,张生周和同事们完成了当天的维护任务。行走在铁轨旁厚厚的道砟上,星河点缀着无垠的苍穹,大家的脚步下“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逐梦前行的优美旋律。

据了解,河南高铁线路共有2000多公里,像张生周和他的工友们这样,每晚都有1000名左右的铁路工人上道作业,无论风霜雨雪,日复一日守护着高铁安全、平稳地运行,让每一位旅客平安抵达目的地。

“每天看到列车顺利通过我们维护的路段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成就感。”张生周说,“这种感觉,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张生周(右一)和工友们为转辙机加油。 人民网 程明辉摄

维护密贴检查器。 人民网 程明辉摄

张生周维护转辙机。人民网 程明辉摄

(责编:杨晓娜、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