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跟“警”腳步 守護平安
“叮鈴鈴——”警鈴響起。
“110嗎?我要報警!有人誣陷我小孩偷東西!我兒子才5歲,這事沒完!”
“你先冷靜,我們馬上派民警過去了解情況。”
臘月二十三,小年。一大早,警鈴聲、匆忙的腳步聲就在鄭州市公安局鄭東分局商都路派出所交織響起。民警王佩剛剛和同事熬夜蹲守抓了一名偷竊電瓶車的慣犯,就接到了處警指令。
檢查確認好裝備,王佩招呼同事和記者一起,跳上警車,出發。
剛駛出派出所,王佩就撥通了報警人的電話。原來報警人5歲的兒子小明(化名)前幾天在小區裡撿了一把玩具槍,失主查監控后發現玩具槍是被小明撿走的,上門要求歸還,雙方言語間鬧了些不愉快,失主一氣之下就在業主群裡公開批評小明。
“玩具槍是我兒子撿的,失主在群裡說我兒子是小偷,孩子才5歲,就被扣上這麼大的帽子,她這樣做會嚴重影響小孩的心理健康,我必須要討個說法!”報警人情緒激動。
“你先別急,我們馬上到,查清事實后,一定給你們妥善解決。”王佩耐心寬慰。
失主告訴王佩,玩具槍到現在都沒有被歸還,並且對方態度惡劣。“撿東西不歸還,不叫偷叫什麼?我還不能在群裡說了?”失主語氣憤怒。
“孩子撿到東西不能叫偷,但是既然找到失主了,就要及時歸還。”“玩具槍對方得還,但業主群裡你該澄清也得澄清,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別傷了和氣。”經過王佩和同事對矛盾雙方的背對背調解,兩家人終於握手言和。
民警王佩(右一)與同事在處理一起糾紛。實習生郭欣雨 攝
回派出所的路上,記者忍不住拋出了心中的疑問:“怎麼這種小事也報警?你們還那麼耐心地處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些惡性案件往往是小矛盾釀成的大禍。”王佩耐心地解釋,基層民警日常處理最多的就是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小事可不敢小看,處理好了,群眾氣順了,就不會升級矛盾,社會也就平安了。”
還沒到派出所,新的警情又來了。調轉車頭,王佩和同事繼續趕往下一個案發點。
噪音擾民、寵物走失、鄰裡吵架、坐出租不付錢……警情就是命令,記者跟隨民警的腳步,奔忙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天下來,共接處警68起。沒有生死攸關的大事,全是瑣碎細微的堅守。
民警王佩(右)和同事在路口執勤。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暮色漸沉,鄭州街頭迎來了熙熙攘攘的下班族。傍晚5點,王佩和同事准時來到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十字路口執勤,倆人目光炯炯,緊盯每一個可能發生安全隱患的地方。
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灌進衣服裡,王佩和同事不時地搓搓手、跺跺腳。“不能穿得太厚太臃腫,以防有突發情況,行動不便。我們早都習慣了,凍凍結實!”王佩打趣道。
隨著時間推移,人流越來越稀疏,行色匆匆的人們都趕著回家跟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群眾過節,警察站崗。入警近7年,王佩再沒跟家人吃過一頓年夜飯。“群眾守護小家,我們守護大家。今年除夕夜,我還跟以前一樣,跟所裡兄弟們一起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