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淇縣:文化年味潤民心

2025年02月17日11:28 |
小字號

新春佳節,瑞氣盈城。今年春節前后,淇縣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春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如春潮般涌動,為古都朝歌增添了璀璨的光彩,人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感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寫春聯 看展覽 志願服務溫情傳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

臘月初九,2025年淇縣春聯義寫活動拉開帷幕。在鶴壁市、縣文聯的指導下,淇縣書法家協會組織60余名書法家志願者走進社區、鄉村,開展春聯義寫活動30余場次,現場書寫春聯15000余副,送“福”字16000多個,書寫書法作品200多幅,免費發放給群眾。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聯,不僅裝點了千家萬戶的門楣,更傳遞著濃濃的年味和新春祝福。文化志願者們也積極參與其中,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去春聯和節日慰問品,讓溫情在寒冬中傳遞。

“不貼年畫,沒有年味”,春節貼年畫是傳統習俗,其歷史已逾千年,深受群眾喜愛,傳承至今依然鮮活。1月21日上午,由淇縣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文聯、縣文廣旅局聯合舉辦的“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美術創作展示活動在朝歌老街開幕,展出200余件新年畫,作品形式多樣,既有傳統的木版畫、民俗畫、農民畫等,又有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作的綜合繪畫、數字繪畫等,吸引群眾前來參觀,人們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亮才藝 上村晚 鄉土風情舞新篇

春節期間,淇縣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四季村晚”成為展示鄉土文化的重要平台。新年伊始,淇縣9個鄉(鎮、街道)“村晚”接連上演,好戲不斷。舞蹈、歌曲、小品……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充滿了鄉土氣息和時代特色,鄉親們載歌載舞,用歡聲笑語迎接新春的到來。在這個獨屬於鄉村的舞台上,村民們不僅展示了自己的才藝,許多傳統戲曲、民間舞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得到了展示和傳承。

群眾編,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高村鎮衛風文化廣場上,喜慶歡快的《中華全家福》戰鼓表演引爆全場,緊接著,逐夢歡歌、古典舞蹈、豫劇連唱等節目接連上演,由魚坡村文藝隊演唱的豫劇紅燈記選段《痛說革命家史》更是將整場演出氣氛推向高潮,台下掌聲不斷。廟口鎮廟口村文化廣場的舞台上,小品《百善孝為先》在歡聲笑語中傳遞著孝道美德,詩歌朗誦《干在實處,強鎮有我》則抒發了基層干部們建設家鄉的豪情壯志。在西崗鎮中心廣場,竇街村盤鼓隊的鏗鏘鼓聲點燃冬日村晚舞台,歌曲、戲曲依次上陣,讓老百姓過足了癮。西崗鎮婦聯原創小品《彩禮風波》,將提升鄉風文明與推進移風易俗相結合,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奉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宣傳演出,引發了村民對“低價彩禮”的討論。在北陽鎮南陽村,在橋盟街道董橋村,在靈山街道趙庄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借助“四季村晚”的舞台,村民們展示鄉貌、傳遞鄉音、回望鄉愁、凝聚鄉情,共同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諧美好的精神家園。這些活動也成為傳遞農民精神新風貌、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的載體,賦予傳統節日新的內涵。

看春晚 共團圓 好人故事千裡傳

淇縣春晚依然是春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的重頭戲。今年的春晚別出心裁,以“春之序曲”“春之歡歌”“春之梨園”“春之邀約”四個篇章串聯全場,整台節目形式多樣,涵蓋歌曲、舞蹈、小品、戲曲、快板、武術等,既有傳統藝術的精彩呈現,又有現代科技的創新應用。

動聽的歌曲、優美的舞姿、抑揚頓挫的快板、悠揚婉轉的戲曲,展現出朝歌大地欣欣向榮、紅紅火火的新氣象。晚會在賀歲歌舞《笑語歡歌慶太平》中喜慶開場,音樂歡快、年味十足,少兒組、歌手組、扇子組、燈籠組等百余名演員的共同演繹,直接把觀眾帶入春節的熱鬧喜慶氛圍。原創歌曲《我是朝歌人》在淇縣春晚的舞台上首次亮相,把朝歌的人文故事、歷史風採、經濟社會深情詠唱。舞蹈《蝶舞朝歌》由27名年輕舞者靈動呈現,在立體舞美的視覺效果襯托下,花海中的舞者像蝴蝶般輕盈美麗,整個舞台美輪美奐,引得觀眾嘖嘖稱嘆……演職人員260余人、20個節目、2小時時長,大舞美、大陣容,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展現了淇縣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

“好人故事”的講述成為今年淇縣春晚的一大亮點。晚會現場,編導組還特別設置了新春大拜年互動環節,邀請中國好人王秀杰,中國好人、帶領群眾走向致富路的“五星”黨支部書記徐光,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付同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明麗等人上台,根據好人、模范們的先進事跡擬寫專屬春聯,向他們致以新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並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將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好人故事、模范事跡傳遍大街小巷。這些故事展現了普通人的高尚品格,傳遞了社會正能量,讓人們在歡度佳節的同時,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和道德的力量。

鬧元宵 過大年 朝歌城內嗨翻天

元宵節當天,淇縣以一場主題為“封神之地鬧元宵,古都朝歌賀新春”的民俗文化盛宴,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全縣各鄉(鎮、街道)的69支社火隊伍、2600余名參演群眾歡聚人民路,不僅展示了傳統的舞龍、舞獅、高蹺、盤鼓、旱船、秧歌等節目,還創新性地推出了“封神人物巡游方陣”,將古典名著《封神演義》中的紂王、殷商勇士、鄧嬋玉、哪吒等角色惟妙惟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匯演分為“戰鼓迎春”“封神送春”“社火慶春”三個篇章,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濃厚的年味和文化的魅力。封神人物演員們身著華麗服飾,手持特色道具,與觀眾互動,將封神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引得現場陣陣喝彩。

除了封神文化的特色表演,盤鼓、腰鼓、軍樂、現代舞、扇子舞、趕毛驢、劃旱船、抖空竹、扭秧歌等節目也精彩紛呈,鑼鼓聲、歡笑聲、喝彩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熱烈喜慶的節日氛圍。這場形式多樣、熱鬧非凡的社火匯演,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淇縣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樹立了一塊亮麗的招牌。

進場館 共體驗 文化陣地樂無邊

春節期間,淇縣各文化場所正常開放,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動,不少市民全家總動員進場館、看展覽、賞文物、做手工,過了一個充實有趣的文化年。

在文化館,“文化館裡過大年”系列活動熱鬧非凡,唱響了新年的主旋律。一系列親子體驗活動,如木雕、剪窗花、制作鞭炮挂飾和中國結,以及腌蒜和紅包制作等,共舉辦了26場,吸引1800余人參與。同時,“鶴美集萃”藝術家邀請展上精選展出230余幅書畫作品,豐富了鄉村文化,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養。

圖書館的四樓活動室,儼然化身為創意工坊。10余場橡皮畫繪制、新年帽飾制作等手工活動,吸引2000余人參與﹔近10場兒童繪本分享活動,帶領親子家庭進入溫馨故事世界﹔3場電影展播為孩子們帶來知識與樂趣﹔2場“朝歌故事”講座,在志願者生動講述和多媒體展示下,再現了厚重的朝歌歷史文化﹔元宵節晚會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猜燈謎、打快板、詩朗誦、舞台劇演出……兒童演員與眾多讀者歡聚一堂,歡聲笑語間共慶傳統佳節。

在淇縣博物館,節日期間推出了青銅器、書畫等主題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孩子們好奇地打量著每一件展品,大人們則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除此以外,博物館尋寶、投壺競賽、木版年畫拓印等豐富有趣的文化活動,增添了節日氛圍。

學文字 游樂園 樂趣無限享童年

為豐富少年兒童假期的文化生活,春節期間,淇縣精心規劃了兩處兒童游樂場地。在淇縣圖書館,“數說朝歌”沉浸式體驗展廳春節期間正常開放。3500多人次到這裡探索文字的起源與發展演變歷程、學習文字載體沿革、打卡游玩兒童奇趣樂園、VR國學堂、文旅騎行等多個項目。朝歌遺址公園三仁祠廣場前,文化游樂活動精彩紛呈。設置封神文化打卡點、運用封神人物形象設置“封神之門”,讓游客體驗“進門封神,登台摘星”的樂趣﹔還提供具有封神特色的服裝、道具,穿著封神服裝游覽景區拍照留念,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朝歌的魅力。不倒翁小姐姐輕盈舞動,與游客們親切互動,為現場增添了一份靈動和歡樂,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在兒童游樂區,驚險的過山車、溫馨的旋轉木馬、充滿挑戰的碰碰車、刺激的槍擊氣球、充滿趣味的套圈游戲,讓孩子們盡情玩耍。美食攤位更是琳琅滿目,豐富多樣的選擇,不僅滿足了游客的味蕾,更增添了節日的氛圍。

從年頭到年尾,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文化活動的熱潮蔓延至整個淇縣,人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感受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驗著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共同迎接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新年。(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汪麗娜)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水源地
  • 探秘“起重機械之都”長垣
  • 微電影《好日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