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縣深耕玻璃類旅游裝備行業
玻璃滑道裡的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在一線·小城寶藏)

浙江安吉,游客在一家河南魯山企業設計承建的玻璃水滑道上體驗漂流。
魯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山風攜帶蟬鳴,拂過河南魯山縣天龍池景區。一條蜿蜒的玻璃漂流滑道宛如“水晶巨龍”,盤旋於蔥郁的樹林之間。“嗖——”皮艇在滑道中順流而下,游客的尖叫與歡笑聲回蕩在山谷。
時下,不少景區都建有類似的玻璃棧道、玻璃水滑道等設施,其中大部分是出自魯山籍匠人之手。地處伏牛山東麓的魯山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上世紀90年代,當地決定依托自然資源稟賦,開發堯山等景區,發展起滑道等特色旅游項目。
“第一條旱滑道,是我們在陡坡‘摳’出來的。”回憶修建往事,年過六旬的魯山人李建軍記憶猶新。滑道建成后,窮山溝吃上旅游飯,還有一些人走出大山,承接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旱滑道工程。
但好景不長,2015年前后旱滑道在市場上遇冷,倒逼魯山匠人再次轉型。這次,他們瞄准了玻璃類旅游裝備。
“游客需要新鮮感,我們得造新東西。”當地一家滑道生產企業負責人齊國營說,他曾在湖南張家界玻璃吊橋、河北白石山景區玻璃棧道等處考察,產生了做玻璃水滑道的想法。
模組化鋼結構替代水泥,玻璃彎道如絲帶纏繞山間,水流助推皮艇飛馳……當地研發出裝配式玻璃水滑道產品,成為滑道的升級版本。
魯山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現已匯聚了一大批玻璃類旅游裝備企業。走進中恆致遠生產車間,激光切割機正將鋼板裁剪成精密構件。“誤差不能超過0.2毫米,這活兒比繡花還精細。”企業負責人王冠飛告訴記者,設備出廠前還要通過落球沖擊、超聲波探傷、荷載試驗等測試,檢驗產品的抗沖擊性、焊縫質量及結構穩定性。
“這款拼裝式玻璃水滑道產品即將發往江蘇,我們花了3年時間研發。新產品不僅安裝周期縮短一倍,附帶的全自動回船系統還申請了發明專利。”王冠飛解釋,全自動回船系統不僅能幫景區節約運營成本,還大大縮短了游客的排隊等候時間。
產品走出去,企業引進來。
在倉頭鄉薄坪村“太空艙”民宿基地,5座銀白色艙體掩映在湖畔,設計新穎的玻璃門窗透著科技感。在魯山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造型各異的“太空艙”從生產線運到庫房,等待裝車發送。
“瞄准旅游裝備,魯山積累了熟練的工人、先進的技術,這也是吸引我們落戶的重要原因。”來自廣東深圳的太空艙項目營銷總監蔣勇說。
據統計,魯山籍人士在國內開辦的旅游開發公司超500家,其中,玻璃棧道、水滑道等“透明裝備”年投資額突破20億元。由魯山企業參與制定的《玻璃水滑道安全技術要求》國家標准,填補了行業空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