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特色產業“結碩果” 鄉村振興“繪新篇”

9月2日,走進葉縣保安鎮官庄村的豐民黃金梨種植基地,黃澄澄的梨子像一串串“金墜子”挂滿枝頭,飽滿圓潤的果實裹著薄薄果霜,在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果農們穿梭林間,採摘、裝筐、稱重、外運,指尖的忙碌與臉上的笑容交織,奏響了清甜的豐收樂章。
“我們官庄村種植黃金梨1000余畝,畝產6000余斤,每畝平均賣到30000元。平時除游客進園採摘外,大部分銷售給附近的超市及外地客商。”保安鎮官庄村黨支部書記夏鬆林說。
保安鎮下轄30個行政村,擁有6.8萬畝耕地。許平南高速、234國道穿境而過,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蜿蜒其間,便捷的交通與優質的生態資源為產業發展筑牢了基礎。近年來,該鎮緊扣“興產業、促就業、帶民富”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特色種植業和鄉村旅游業為“雙引擎”,大力發展林果經濟,並創新推行“合作社+基地+種植戶”模式,帶動農戶抱團發展。如今,以官庄村、楊令庄村為代表的特色種植村遍布全鎮,黃金梨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僅這一項產業就能創造3200余萬元經濟效益,“甜蜜產業”真正讓鄉親們的生活甜了起來。
在葉縣,像黃金梨這樣紅火的富民產業並非個例。廉村鎮王三寨村辣椒種植基地,紅彤彤的辣椒挂滿枝頭,宛如一串串喜慶的“金鞭炮”,成為當地強村富民的“硬支撐”。不同於傳統種植模式,這裡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早已織密產銷網絡,合作社與四川、湖南等地企業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從辣椒採摘、加工到外銷,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的閉環產業鏈,徹底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如今,全鎮辣椒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預計年產值超1億元,20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的產業鏈上捧起了“穩飯碗”。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近年來,葉縣堅持把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核心,按照“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思路,立足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布局,推行“1+X+Y”模式,大力推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布局。為推動特色產業持續壯大、行穩致遠,葉縣精准發力,專門成立蔬菜、食用菌、中草藥、韭菜、辣椒、大豆和小麥6個特色產業發展專班,統籌推進產業規劃、技術指導與市場對接﹔同時出台《葉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對優質小麥、蔬菜、食用菌等農作物給予專項資金扶持,推動綠色農業向規模化、標准化方向邁進,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如今,葉縣的產業振興成果已然顯現:任店鎮月庄村韭菜、龍泉鎮草廠街村食用菌成功入選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縣55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憑借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的突出表現,葉縣先后榮獲“全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試點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等稱號。
“下一步,葉縣將持續深化聯村共建、聯鄉共建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讓特色產業的紅利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發動機’、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頂梁柱’,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葉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進庚說。(來源:葉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楊真真 王俊鵬 辛佳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