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渠缀珍 文明流淌

任胜利

2020年05月05日11: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长渠缀珍 文明流淌

  “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展厅 任胜利摄

  郑州新郑裴李岗文化唐户遗址航拍 来源:郑州博物馆官网

  平顶山叶县常村文集遗址出土的金代瓷碗 任胜利摄

  汉代陶熏炉 任胜利摄

  5月初,恢复开放的郑州博物馆(嵩山路馆)里,“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吸引了不少观众细细观看。

  作为系统展示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成果的大型展览,“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自2018年开展以来,就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2019年8月,展览进行展品调整,今年1月重新与观众见面。展览按照库区和干渠流经地市顺序,以沿线考古遗址为单位进行展示,共有3800余件文物展品,上迄远古,下至明清,品类齐全,内涵丰富,全面展示了源远流长、辉煌璀璨的中原文明。

  追寻八千年前村舍

  走进展厅,第一件展品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盘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库区之水流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然后流入河北,最终到达北京和天津。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最为艰巨的省份。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慧明介绍,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行动,河南省文物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有效管理,组织力量对南水北调干渠穿越的河南8个省辖市沿线369处文物点进行保护,考古发掘总面积达9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10余万件,其中新郑唐户史前聚落等6处考古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8000年前的村舍是什么样?在郑州展厅唐户遗址展区,航拍照片再现了裴李岗文化(距今8500年-7000年)时期的人类聚落布局。壕沟内有63座房址,以广场为中心分成5个相对集中的片区,房门均朝向广场,形成内向凝聚式布局。房址之间还有4条排水沟,专家认为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排水设施。

  唐户遗址位于河南郑州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西部和南部,包括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汉、宋、元等多个时期的遗存,其中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目前发现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遗址出土了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煮饭用的陶鼎、陶三足钵,盛饭用的陶罐、陶碗等生活用具。展柜中陈列的几十件陶器,让人遥想8000年前古村落中炊烟升起,人们烧柴煮饭、持碗进食的情景。

  “这是一次系统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是一次全新的古代文化发现过程。”曾参与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与发掘工作的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对记者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起点到落点落差近100米,为保持合理的坡度,线路沿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结合处走,而这恰是中国古代东西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沿线发掘的文化遗存,反映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进程。

  走在展厅中,仿佛徜徉于历史长河。从南阳淅川的沟湾遗址到龙山岗遗址,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由“环壕而聚”向“筑城立邦”的演变。从仰韶文化尖底瓶到战国时期青铜鼎,从南朝青瓷鸡首壶到唐代白瓷塔式罐,文明的进步和工艺的发展清晰可见。

  再现汉代生活图景

  “这件文物是干什么用的?”“用现在的热词说,叫防疫用具。”一件造型优美的汉代陶熏炉前,两名参观者小声交流着。

  “防疫用具的说法可能不太准确,但熏炉确实可用于净化空气、驱蚊消毒。”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古时人们将薰草、香料置于炉中引燃,烟从炉上孔中飘出,有辟秽、祛虫的作用。展厅里有不同材质的熏炉,一些熏炉的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一组焦作出土的汉代陶楼,再现了汉代乐府诗中楼阁建筑的风貌。其中一件五层彩绘陶楼,楼前趴着一只慵懒的看门狗,一人背着粮袋正准备进入一层粮仓,楼内顶层两人并立,应是陶楼主人,正悠闲自得地望着楼下。整座陶楼勾勒出一幅汉代富足人家的生活画面,颇有趣味。

  除了陶楼,还有陶井、陶灶、陶灯、陶猪圈、陶鸡、陶狗等,它们均是汉墓中出土的随葬品。古人事死如生,将日用百物都做成模型,带入地下世界。这些形形色色的陶塑,为今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是安阳固岸墓地出土的围屏石榻。它是在东魏贵族夫妇合葬墓中发现的,是墓主人安眠的棺床。讲解员介绍,围屏石榻属于粟特人的埋葬习俗,但这件石榻的石阙为汉阙,四周围屏上雕刻了12幅孝子图,也是汉文化题材,体现了北朝时期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现象。

  探秘金代繁华集镇

  “家和贫有好,不义富如何”。展柜里,一件金代白瓷题诗碗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瓷碗出土于平顶山叶县常村文集遗址,该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700多处,出土遗物近2900件,年代纵跨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尤以金代的遗迹、遗物最为丰富。考古学家判断,这里曾是一处商贸集镇。宽阔的街道、整齐的大型庭院式房屋、钱币与瓷器窖藏坑以及围棋、骰子等娱乐用具,见证了历史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文集遗址一个窖藏坑内,发现满满一大缸铜钱,重达800多公斤。这些铜钱大部分是北宋钱币,也有少量南宋和金代钱币。这证明在宋、金对峙的年代,南北方依然保持着经济交流。为什么这么多钱会留在这里?考古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宋金、金元战争有关,战争突然来临,主人逃难前将钱财放在窖藏坑内,此后却再没有回来。

  展柜中陈列了文集遗址出土的各种金代瓷器,有素雅的青瓷,题字或绘花的白瓷,珍贵的钧瓷,还有精美的花鸟纹三彩方盒、三彩枕。两件小巧的彩陶女俑,姗姗可爱,其中一件具有典型的金人特征。

  在南水北调沿线文物保护工程中,平顶山还发现了一处元代古村落——位于鲁山县的薛寨遗址。薛寨村地下埋藏着800年前的道路、灰坑,发掘出种类丰富的瓷器。一件白地瓷瓶上题写着“风花雪月”四字草书,折射出元代民间生活的风雅意趣。

  有趣的历史细节背后,是考古工作者辛劳的发掘。展厅里还原了考古发掘场景:在风吹日晒的旷野上,考古工作者用手铲、毛刷等工具,发掘出一个个沉睡在地下的历史奥秘,使千里长渠成为耀眼的文化长廊。

  丹江之水,由南向北,流出河南,流向京畿。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文明之河,流过悠悠岁月,必将润泽当代,融入未来。

(责编:肖懿木、杨晓娜)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