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5月27 日电(杨晓娜)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史秉锐就如何确保河南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行了解答。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河南紧密结合实际,按照精准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务实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整体工作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注重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在压实对市县等地方领导脱贫攻坚责任的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直责任单位考核,压实行业部门责任,有效防止“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二是推广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坚持“证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构建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截至4月底,我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532.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共支持1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是推广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上蔡模式”。坚持县级统筹、乡村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利用敬老院、乡镇卫生院、福利院对失能贫困残疾人实行集中供养,全省由政府主导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达到396个,托养贫困重度残疾人7986人。
四是探索建立扶贫车间带贫增收模式。通过吸引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在村头建扶贫车间,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也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无人照料问题。截至4月底,全省扶贫车间已有4033家,吸纳就业人口12.0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03万人。
五是实施“3+3”健康扶贫模式。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三重医保”,实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三重救助”,密织贫困人口医疗托底保障网。
六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模式。深入开展产业扶贫“五个一”(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一个村级光伏小电站,因地制宜落实一项产业帮扶措施,建设一个扶贫车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每个贫困户有一份集体理财、定期返还的稳定收益)、公共服务“五个有”(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综合文化场所)、美好生活“五个新”(感恩新时代、住进新房子、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共建新家园)等行动,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向后续扶持聚集发力,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七是推进宅基地复垦券模式。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省累计交易宅基地复垦券16.53万亩,为脱贫攻坚提供321亿元资金支持。
八是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分批次对省辖市党委书记和脱贫任务重的20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年度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进行述职评议,省领导、相关专家与市县党委书记直接“面对面”,现场述职、随机提问、专家点评、评议打分。各地也参照省里做法,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九是探索扶贫扶志路径。在全省推广“爱心超市”等有效做法,用劳动换积分、换实物,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各地共建成“爱心超市”1.2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