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调研
人民网三门峡7月20日电(时岩) 2018年春天,河南三门峡市出台贫困户“到户增收”政策,离市区不过17公里的陕州区张茅乡西坡脑村,竟没有一人申请。乡里盘查发现,批评村干部,“好政策用不好,你们村脱贫,等猴年马月吧。”
不想,仅两年后,政策实现76户原贫困户全覆盖,年发放补贴30多万元。好政策推动下,74户光荣脱贫,只有2户兜底。中间发生了啥?村支书蔡小东道破玄机,“多亏了小郭书记。”
西坡脑村共有184户631名村民,全在塬山顶上散居。3年前,村里庄稼葱茏,鸡鸣狗吠,一派美景田园,但村集体收入为零,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42.6%,被称为“骨头最硬”的省级贫困村。
2018年,三门峡市出台“到户产业项目资金补助办法”,俗称“到户增收”,希望“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政策不可谓不好。办法规定:凡村民改种指定经济作物的,一亩地补贴200至400元;村民发展养殖,一头成年羊补贴400元,母猪或者成年牛,补贴1000元至4000元,新建圈舍、笼箱购置、购买种畜等,可以给不超过50%的补贴,每户补助最多不超2万元。
郭旋是河南省煤层气公司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从小在城市长大。驻村第二个月,水土不服患上痛风性关节炎。国检期间,他忍疼一瘸一拐坚持工作。虽然没有直接挨批评,但心里也不好受,“我在公司干仪器检测。当时想,赶紧检出问题,尽快辨证施治。”
小郭走访发现,问题在于“村民不愿冒险”。老村支书年龄偏大,政策自己都不大信,给村民更讲不透。恰好村里换届,郭旋与乡里商量,“多用年轻干部,让村两委班子强起来。党建引领发挥作用,或许能落实好政策。”
2018年7月,蔡小东为首的新一届年轻班子上任。郭旋和新班子成员集体出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通过详细给贫困户讲“典型致富经验”,村民们终于意有所动。商定“榜样带动”大招,郭旋将目标瞄准了村民蔡红丽。
蔡红丽不到30岁,是家中独子,之前曾跟人“跑大车”。“一年只有五个月有活儿,月工资不过两三千,供老婆儿子还不够花。”蔡红丽父亲是残疾人,养有十几只羊度日。2016年底,父亲叫蔡红丽回家,“把羊卖了吧!你整天在外面,我老了放不动了。”蔡红丽很内疚,又买十几只羊,决定在家专当“放羊娃”,照顾父母,讨个生活。
打好主意,郭旋到蔡家上门“献计”:“养羊是脱贫产业,有政策扶持。你要扩大规模,两年就能脱贫。”蔡红丽却毫无兴趣,“说的好听。可俺家穷,赚起赔不起啊。”听了蔡红丽的顾虑,郭旋开车带上他,专程到灵宝、原阳等养羊殖基地参观,还请公司领导联系省级专家提供技术。蔡红丽被感动了,“冲着郭书记,咋着我也得试试。”
起早贪黑干,第二年全部70多只羊出栏,全家顺利脱贫;第三年发展至120多只,年中盘点,卖羊款超10万元……6月底,郭旋又“怂恿”蔡红丽,“村里养猪场闲了一年多,暂时没人敢再养。你租下改成个羊场吧,肯定赚钱。”
脱贫不脱政策。申请下来免息贷款15万元,蔡红丽信心十足,打算将自己扩至300只羊,“加上其他村民代养的300只,年底能养600只。我这个放羊娃,要成变企业家。”这两天,羊场迁移时间确定,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蔡红丽激动不已。
“不仅是红丽,各家都在种殖、养殖上找到适合产业。有种小米、油葵、烟叶的,有养鸡、养羊的……”村支书蔡小东介绍,其他贫困户见收入翻番,纷纷要求主动加入。2019年,原本无人问津的“到户增收”政策,一下子覆盖51户,累计种植油葵、小米等经济作物900余亩,累计补贴困难群众30余万元。2020年初,原建档立卡7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覆盖。
一事顺,百事通。郭旋和蔡小东组成的“铁搭档”,思维愈发活跃。在区、乡党委政府和河南省煤层气公司扶持下,他们走上安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很快实现村基础设施“六通五有”。
当年的垫底穷村,一改当年之颓:饮用水达标,用电安全,道路通畅,村民用上网络电视,村里通了往返班车,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简易戏台等一应俱全。此外,村里烟叶合作社又流转土地400余亩扩大经营,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长期工人均年收入20000元以上……
“搞产业不能单靠种养殖,还得要加工业!”蔡小东有个纺织品加工车间,为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郭旋请他在搬迁社区门口再设立一座扶贫车间,村里30多名妇女就近实现了就业。
“年初受疫情影响,俺两口都没工作。多亏支书的车间,现在一个月我能收入2500块。”脱贫两年的张变霞庆幸不已,“儿子要上大学,大闺女要考虑买房,我要没工作,咋跟娃们交待?”
外贸订单减少,蔡小东最近也发愁。为解决车间订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郭旋打报告请单位河南省煤层气公司“支援”。公司托管组组长李永久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支持,党委书记于顺德多次安排协调,先后组织村里到郑州、偃师等地考察,了解服装行业市场,掌握服装加工、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目前,扶贫车间订单增加,逐步向利润点更高的加工业发展。
“第一书记办法多、年轻班子活力强、扶贫政策力度大、帮扶单位尽全力,这是西坡脑村脱贫的四大法宝。”张茅乡党委书记吴秀梅对此颇欣慰,“不断夯实党建引领和产业基础,帮扶单位与地方同心协力,未来的西坡脑村,产业定会越来越旺;在奔向全面小康道路上,越跑越平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