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郑州暴雨亲历者自述:以前我不愿坐的摩的,现在送我安全到家

2021年07月23日12:33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说实话,坐上车的那一刻真的很想哭,经历了一天一夜,终于到家了。”7月21日晚上,在郑工作的内蒙人小吴这样感叹。她在朋友圈里向亲朋好友报平安,也记录下了自己在暴雨中所经历的一切:

身陷暴雨

20号下午,看着窗外的雨势渐猛,我担心下班会回不去家,便早早预约打车,但直到五点多也没有一位师傅接单,这时,我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到了下班时间,雨还在下,我和三名同事一起下楼,到了门口发现,外面车辆一半的身子都已淹在浆黄色的雨水中,有不少行人忍着及腰的雨水艰难地行走在平日宽阔的马路上,公司门口的五层台阶,也只剩下最后一层安全区。

望着这一切,我感到有些害怕,只好原路返回公司大楼。上楼不久,公司的电源和网络也瘫痪了,我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等待救援

过了一会儿,楼下旅店的人开始搬东西上来,听说外面的积水已经没过了成年人的脖子,大水闯入了一楼,负一层的旅店已经被淹没在水中。

这时,公司的休息区挤满了躲雨的人。

他们全身湿透,为了避免感冒,只能用大垃圾袋暂时当衣服裹在身上。

有两只小猫淹死了,它们的主人一直在哭。

一个旅馆的孩子这两天可能身体不舒服,加上恶劣天气,在不停地吐。

我们把水、感冒药、纸杯等物品拿给了他们,旅店的姐姐也给了我们一些吃的。就这样,一起抱团取暖的人们实现了一场简单的物资共享。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靠着微弱的信号寻求与外界的联系。我发现新闻APP上、抖音上、微博上,全是河南的灾情,透过手机屏幕看到地铁上被困的人,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窒息。

朋友给小吴发来的问候信息。(截图由受访者提供)

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疯狂地给我发消息。

有人说,我不敢打电话,我怕你会没电了。

有人说,这个时候,感觉自己除了担心,帮不上一点忙。

我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并不敢告诉不在河南的朋友和家人,哪怕他们可以在网络上看见,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到底身处什么境地。我这个北方人,这辈子都没见过雨水可以没过人的脖子。在内蒙的家人和朋友,该有多担心呢?

被困后小吴发布的求助微博,为避免占用公共资源,获救后已删除。

在朋友的劝说下,我打开了微博发布求助信息。很快,我被关注到了,很多人转发、点赞、评论,还有各种私信,这是我离这个世界的善意最近的一次。

看到大家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和祝福我们,我的焦躁和隐藏很深的害怕,一下子就被抚平了。

热心网友的回复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我尝试用笔记本电脑给手机充电,努力用不稳定的网络浏览私信。一开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被救走,但看了网上的信息后想到,我们在室内,至少还是安全的。救援人员应该用宝贵的时间先去救那些被困在地铁上和路上的人呢?

我开始一个个回复大家:我们可以坚持,希望能把优先救援的机会给更需要的人。

凌晨一点多,我躺在椅子上,听着“哗哗”的雨声混杂着汽车的报警声,以及此起彼伏的雷电声,半梦半醒地度过了一个夜晚。

天亮了,雨水褪去,只到我的小腿那么高了,躲雨的阿姨带着孩子去了医院,我们也决定想办法回家。

终于到家

外面的街道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到处是想要回家或者去接亲人朋友的人,街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暴雨后受损的汽车、公交车。

可以想象昨天晚上的样子,大树倒在街上,桥下的积水漫到桥上,柏油路被冲碎,护栏被冲垮……

在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徒步后,我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送我们回去的大叔,他说可以开摩的送我们回家。以往考虑到安全性和与陌生人密切接触的问题,我一般不会选择坐摩的,但是当我坐在以前说什么也不想坐的摩的上时,又想哭又想笑。

大叔绕了四次路,才找到水不太深、淤泥不太重的路,原本半个小时的车程走了近一个小时。期间,大叔一直让我们不要担心,他说自己还能回去。

坐上摩的回家的小吴。

坐在摩的上,我观察着这座刚刚被暴风雨袭击的城市:正在清理道路淤泥的志愿者,驰骋在路上的各地救援车辆,赶来支援的皮划艇……我深刻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这些目击碎片仿佛也在告诉我,风雨过去,依旧有人在努力生活,这座城市正在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到家后我马上给手机充上电,收到的是无数的信息轰炸。看到大家发来的信息,看到各种前线救援的新闻,看到那么多平民英雄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

我,和郑州大部分的幸运儿一样,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害怕,终于平安到家了。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已热泪盈眶。真的很难不爱这个国家,不爱这些人。(辛静 实习生罗金玉整理)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郑州“大玉米”上演灯光秀03:21
  • 探访河南“大个子”储粮仓03:21
  • 我是90后村支书—我们村有"三千万"03: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