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柴胡产业兴旺 “嵩胡”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走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何村乡蛮峪岭村,一片金黄色的柴胡花海映入眼帘。
地头,村民陈现林正在向药商介绍本地柴胡的品质。只见他用手一拉,整棵柴胡被连根拔起。柴胡是治病的中药,也是陈现林致富的法宝。像他这样的收获,将从现在持续至年底。
作为嵩县的特色农产品,柴胡以其根粗气浓、富含有效成分“总皂甙”而著称,被业界誉为“嵩胡”。
近年来,嵩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契机,以柴胡种植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与省科学院共建“中原药谷”科创园,加速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中药材收购价格随着市场波动,农民最怕丰产不丰收。
德亭镇庄科村的梁建平曾尝试多种作物种植,但只有柴胡让他看到了稳定的收益。得益于“嵩胡”品牌的影响力,柴胡的收购价稳定在70-120元/公斤,每亩地的平均收入可达6000余元。
为强化“嵩胡”品牌优势,嵩县确定以何村乡、德亭镇和木植街乡为核心种植区域,实施道地品种选育、提纯复壮计划,全面提升药材品质。目前,嵩县柴胡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万亩。
“柴胡驿站”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从种植到管理的一站式技术服务。由科技特派员和乡村致富带头人组成的团队,定期来到位于德亭镇下蛮峪的“柴胡驿站”,对农户进行全方位培训。
“种子有人提供,技术有人培训。如今,我们种的柴胡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来自何村乡黄村的杨德明说。
在全县产业奖补政策的激励下,何村乡全力推广柴胡连片种植,去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并探索出“柴胡+油葵”新模式,一年两季油葵、套种柴胡,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时与辖区内嵩花食用油公司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实现油葵收获之际就是群众增收之时。现在,油葵花海、柴胡花开,正吸引周边游客赏玩,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唯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为做优做强柴胡产业,何村乡持续提升完善嵩胡产业园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集中收购全乡柴胡、产地初加工、统一销售,最大程度保障种植户收益、减少群众受市场波动的冲击,现已累计完成柴胡收购1500吨,产值1.1亿元;依托嵩胡产业园这一载体,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洛阳顺势药业等高等院校和业内企业专家,定期集中培训,同农户一道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用科学理论推动柴胡产业稳步发展。
“中原药谷”科创园的建立,为“嵩胡”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生物技术,对柴胡等中药材进行种质资源活性鉴定和新种质材料创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嵩县正以三产融合为着力点,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补齐平台短板,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应的大健康品牌。嵩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郭利伟表示:“我们将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延伸、补充和强化,不断提高嵩县中医药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如今,嵩县的柴胡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嵩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王博)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