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五星”照亮幸福生活新画卷

——汝州市以“五星”支部建设引领基层有效治理

2025年02月12日17:06 |
小字号

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风景宜人,乡村产业如火如荼……自启动“五星”支部建设工作以来,汝州市把建设工作作为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为重点,以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擘画出一幅幅和谐、向上的美丽乡村画卷。

抓产业激发“新动能”

1月14日,走进汝州市紫云路街道铁炉马村鸿友科技电子元件加工厂生产车间内,整齐排列的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忙碌着,20多名女工分工明确、运转顺畅,正忙着对电子配件进行插针、检测等工作。

“这里环境好,收入可观,更重要的是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女工马利丹之前在外地打工,前年回村进了鸿友电子厂工作,每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

“手工、机械操作难度都不大,上手很快。加工车间建成后,还没贴招工启事,就有很多村民来咨询报名了。”据铁炉马村党支部书记宋志魁介绍,厂子订单从浙江发过来,工人按图样生产组装,检验合格的产品包装后送往浙江销售,整个厂子经营稳定、效益向好。

除了电子加工厂,村里还建起了豆制品厂。

村民马帅豪家原本经营着一家生产豆皮的家庭小作坊,随着订单增加,他早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打算,但资金有限一直未能实现。2024年,村里抓住这一特色产业,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新建起5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实行标准化生产。

此外,铁炉马村还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引进投资方,谋划建设“三农”电商直播基地,建成后将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把力。

“对照‘五星’标准,俺村还有差距,我们要补短板、促提升,争取今年先摘‘四星’,明年建‘五星’。”宋志魁信心满满。

“领头雁”带动新风尚

荒废的游园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闲置的荒地被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体验、美食于一体的打卡胜地。近日,漫步在石槽王村大街小巷,宽阔的街道、挺拔的翠竹、赏心悦目的小花园、独具特色的文化墙,一角一隅皆是风景。

“村庄也和人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石槽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曼曼告诉笔者,为提升村容村貌,她在2020年10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就和村“两委”干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规定“周五大扫除日”,党员干部带头,每组派出5名群众,每周五到村的主干道、沟塘河渠等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同时在村内主干道、游园内“增植补绿”,并修缮道路花墙,净化沟塘河渠,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逐渐得到改善和提升。

随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弱劳动力该怎么办?张曼曼和“两委”干部在多次外出考察后,于2023年5月成立“石槽王村家政服务中心”,建立“公司+中心”“中心+农户”的工坊管理经营模式,召集就近闲散劳动力,对从业者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管理,统一培训标准、统一服务合同、统一持证上岗,承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母婴护理等业务。

截至目前,石槽王村家政服务中心已带动300余名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3万多元,“盘活”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随着袜子生产加工项目、综合便民充电服务站等项目的先后落户,石槽王村正在“蜕变”为一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铁炉马村和石槽王村的发展成果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汝州市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聚焦“五星”目标,汇聚“星”力量,激发“星”活力,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乱”集中清理行动,围绕发展以“十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现农村“颜值”、农业“产值”双提升,切实增进了群众“福祉”。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汝州市已建成农村“五星”支部12个,“四星”支部69个,“三星”支部191个,农村“三星”以上支部占比61.5%,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来源:汝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刚鑫雨)

(责编:霍亚平、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记者探访南水北调水源地
  • 探秘“起重机械之都”长垣
  • 微电影《好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