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登封:文明之花扮靚美麗之城

2024年05月08日16:26 |
小字號

宜居的城、壯美的山、蔚藍的天、整潔的街道、幽美的公園……初夏時節,行走在登封的大街小巷,處處讓人感受到文明氣息的強勁脈動。

近年來,登封市對標群眾所需所求,加快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種子”在嵩岳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匯聚起登封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力量。

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

“通過這次講座,我深感良好家風對家庭和諧、子女成長的重要,今后要改變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在近日登封市大金店鎮舉辦的“傳習好家風家家齊行動”宣傳教育講座上,大家圍繞自身及身邊模范家庭展開熱烈討論。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去年以來,登封市堅持每月調度15個鄉鎮(街道)344個村(社區)文明實踐活動,實施每周一文明實踐工作制度,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文藝、市民教育、科普宣傳、體育健身等文明實踐活動4700余場次,定期開展登封好人、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等道德模范評比,文明鄉風日益濃厚,村民文明意識不斷增強。

同時,結合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登封設計“創建+黨建”“創建+志願”等方案,重點開展規范停車秩序、疏導流動商販等工作,清理衛生死角210余處,治理飛線充電370余處,群眾文明行為實現“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

以民生“溫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因年久失修,小區很多基礎設施都比較破舊。改造之后,我覺得可漂亮了,大伙看著都可滿意。”提起如今的居住環境,家住臥龍小區的李女士非常感激。

登封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成果共享”理念,把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作為政府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去抓。

李女士所住的老舊小區改造是登封市民生實事之一。2023年、2024年,該市每年實施10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共完善703個老舊小區、83條背街小巷基礎設施﹔完成153個樓院供(排)水、電、氣、熱管線改造﹔新建啟母闕公園等3個公園游園,新增綠地面積38萬平方米﹔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6萬人次﹔完成5所中小學校改擴建工程,新增高中學位820個﹔新建智慧停車場16個,施劃道路兩側停車位5100余個。

為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登封市開展集貿市場、交通場站、醫院、學校、商超、商業大街周邊500米范圍內的背街小巷、老舊小區、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問題綜合治理,既為群眾掙了“面子”,也為政府掙了“裡子”。

城鄉融合共塑文明和諧之城

登封按照“城鄉共建、雙向提升”的工作格局,全力發覺美的內涵,走城鄉融合之路。目前,該市已建設鄭州市和美鄉村示范村3個,創成3A級景區村庄2個、省級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3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9個。其中,玄天廟村被評為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袁橋村創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園區,宣化鎮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鄉鎮。

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登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投資3.7億元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館、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和裝飾布展,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運中心、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網絡指揮中心“四中心”的物理融合,成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新地標。開展嵩山文化城景融合行動,打造特色文化街巷16條,特色小區樓院127個,開展理論宣講、科普宣傳等文明實踐活動4700余場次。在此基礎上,打造全域旅游業態,成功申報國際和平城市,登封市成為世界第394座、中國第4座獲此殊榮的城市﹔大周封祀壇遺址生態文化公園一期順利開園,點燃了登封文旅消費新引擎﹔瞄准90后、00、10后消費主力群體,開發“夜游嵩山”和“文旅研學”模式,2023年接待夜游嵩山游客60余萬人次、文旅研學3000余人,連續六年榮獲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登封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盧鬆娥)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考古人話殷墟新變
  • 鄭州: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