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朝阳小区 鹤壁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街道办事处朝阳小区,眼前的景象叫人不敢相信,楼体洁白、道路崭新、树齐草绿、停车规范,大门正加装智能设备,角落遍布摄像头……这是建了30多年的小区吗?
上个世纪50年代末,鹤壁市因煤而建,60年经历3次主要城区搬迁。建市前后,鹤壁主要党政机关分别在鹤山区和山城区,因地层下陷和煤尘污染,1999年又迁移到淇滨区。20多年过去,老旧小区功能退化,楼院破败不堪,加上配套设施老化,居民生活非常不便。
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鹤壁市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翻修道路、治理排水、新增停车、改善绿化、增加照明……小区改造还与背街小巷整治、智慧社区建设等结合,坚持改管并重,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物业管理、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老旧小区重新焕发青春。
并散造新 老住户回迁旧小区
“没想到,兜兜转转,又搬了回来。”朝阳小区绿化广场前,45岁的水泥厂职工陈喜梅很感慨。5年前,嫌小区脏乱差,她卖掉20多年的旧居,举家搬到几公里外新社区。几个月前,见老小区改造惊艳,她花了10万元,在小区又另购一套房产。
朝阳小区原有28栋楼房,784户2644人,分属鹤壁师范学校、水泥厂等9个职工家属院。1988年建成时,老住户们为省钱,在小区开辟菜地,买来铁笼养鸡,加上树木无人打理,荒长成灌木丛。“电线乱接,供暖不热,房子漏水,停不了车,有条件,谁肯住这儿?”陈喜梅说。
今年4月,针对小区分布散、空间乱、管理难等问题,山城区一改之前“小区问题小区解决”思维,投入2000余万元,按“合小并大、合乱并整、合块并片”原则,整合零散楼院,拆除小区围墙,打造融洽和谐新环境。
“咋改造,群众说了算。”山城区区委书记胡红军说,全域一张规划图,政府制定“菜单”,群众按需“点单”。改造前,在群众中选出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统筹和共享各类资源要素,让群众参与小区改造管理全过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让群众住得舒心,生活得开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代表和施工方反复沟通,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平房和多余围墙,合小并大、合块并片、合乱并整,道路拓宽,绿地增加,释放出更多公共空间。密密麻麻电线入了地,一排排停车位划了线,电动车老老实实进了充电区……社区还统一对所有楼栋外墙刷白保温、对污水管网和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装上53个监控探头,安上75根高杆太阳能路灯,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书香朝阳、励志朝阳、人文朝阳、文明朝阳,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朝阳南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素平满怀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