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法官:把庭審搬到山溝 把法治送進民心

王佩

2020年07月02日10:00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法官進村巡回開庭 資料圖

1個小時,你能走多遠?或許你能穿梭到不同城市,甚至踏進異域國土,但對河南省盧氏縣官坡鎮安坪村的農婦郭愛萍來說,1個小時,隻夠她在順利搭上三輪車的前提下到達官坡鎮,接下來,她要等候1個半小時發一趟的班車趕到五裡川鎮。為了打一場官司,郭愛萍天剛亮就出發,等她趕到五裡川人民法庭時,已是中午。

盧氏縣是河南省最偏遠的一個深山區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五裡川法庭是盧氏縣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轄盧氏縣西南山區七個鄉鎮,常住人口12萬余人。是全省轄區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距離中心城市最遠的人民法庭。許多像郭愛萍一樣的農民一旦遇到訴訟,路途遙遠、山路崎嶇,一場官司下來,身心俱疲。

怎麼減輕山區百姓的訴訟之苦?盧氏縣法院干警用心用情為民解憂,用自己跑路代替群眾跑路。頂烈日、冒風雪,雨天挽起褲管、雪天套上防滑鏈,捧著國徽將庭審搬到了田間地頭、農家小院,不僅讓百姓節省出更多時間投入生產生活,還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廣受群眾歡迎。

6月29日,人民網記者跟隨五裡川法庭干警們跋山涉水,送達、回訪、開巡回法庭,6個小時往返120余公裡,見証了他們在大山深處守護公平正義的點點滴滴……

在村裡巡回開庭

鏡頭一:巡回審判

隻要能解決群眾矛盾 咱費點事不怕啥

上午10點,警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了30多公裡后抵達雙槐樹鄉石門村,一進村委大院,聞訊趕來旁聽巡回審判的群眾很快坐了一院子。

當天審理的是一起拖欠勞務報酬糾紛案。原告張某超訴被告彭某偉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及原告曹某華訴被告彭某偉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兩案案情相同,被告相同,法庭決定合並審理。

2018年,被告彭某偉在雙槐樹鄉某村承包河道治理工程,雇用兩原告為其從事挖掘機工作。當年工程結束后雙方進行了結算,經多年追討,被告支付部分勞動報酬后,仍欠原告張某超3.88萬元、原告曹某華1.96萬元至今未支付。

案件並不復雜,庭審也很快進入法庭調解階段,張某超的調解很快就達成,但曹某華和被告的調解卻遇到了麻煩,雙方對利息的認定及還款時間存在很大的爭議。

“你看,他讓一步,你也退一步。有法院在這裡,還怕被告不還你錢嗎?”五裡川法庭庭長王彬的話,並沒有打消曹某華的顧慮,因為曹某華因被告長期以來的拖欠行為已經對其失去信心,堅持要求法庭依法判決,不願作出任何讓步。而被告則堅稱,當初並沒有說有利息。

當著雙方面調解不成,王彬就把曹某華拉到一邊,“現在最主要是讓被告還錢,而不是置氣......”這邊勸說完曹某華,那邊又把被告拉過去,“你欠人家這麼長時間錢,一直沒還,這就是你不對......”

經過王彬“背對背”調解的方式分別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並邀請村組干部參與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握手言和。

為什麼非要費時費力地達成調解,而非一判了之?王彬說,“這是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最有效的方式。而且他們都是鄰裡鄉親的,因為這點小事,鬧得雙方不相往來也劃不著。咱費點事不怕啥,最主要是真正解決群眾矛盾”。

庭審結束后,王彬就案件涉及的法律關系和法律知識,結合當前民間借貸、拖欠工資等案例,對現場旁聽群眾做了法治宣講,贏得了在場群眾熱烈的掌聲。“聽完法官講的,如果我遇到這種事,就不會走彎路了,希望法官能多來開庭,真是有用。”村民李小華告訴記者。

這是王彬第26次巡回審判,2018年以來,每個月他都要到轄區的一個行政村開庭。“尤其是那些跟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村地區常見的案例,盡量都巡回開庭,咱多跑一點,老百姓就少跑一點,還能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

給當事人送達傳票

鏡頭二:送達、回訪、座談

多元解紛 為服務群眾找到最大公約數

結束石門村的巡回審判,已經是11點30分。來不及吃午飯,王彬又和同事來到獅子坪鄉楊庄村,對一起喝酒引發的健康權糾紛案進行回訪。

2018年9月,原告馬某群受同村村民權某理邀請,並隨同同鄉趙某杰、黃某宏、鄧某山到10公裡外的獅子坪街就餐飲酒。因馬某群酒醉后無人照看,導致其離開后摔倒受傷,造成嚴重腦部損傷,經鑒定構成7級傷殘。

“6月30日是各被告支付第一筆賠償款的最后期限,這次來回訪就是督促各方主動履行付款義務。”上門走訪,電話督促,在當地村委會,被告鄧某山將3000元賠償款通過微信轉給辦案法官。隨后王彬來到馬某群家,將款項轉給馬某群親屬。

鄧某山、黃某宏二被告在電話督促下,均主動將賠償款共計7800元通過微信轉賬轉給了馬某群親屬。被告趙某杰表示,抓緊籌集款項,最遲於30日下午將第一筆賠償款支付結清。

“回訪進行得還算順利。我們也會繼續關注進展情況,督促被告如期履行調解書。”王彬說。

簡單吃過午飯,干警們又驅車抵達距離法庭30余公裡的瓦窯溝鄉,對一起涉及數十名購房戶利益的糾紛進行協調。“通過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為鄉村振興、服務群眾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這是我們基層法庭的責任。”王彬說。

隨后,記者隨同王彬來到瓦窯溝鄉龍泉坪村和五裡川鎮毛坪村送達傳票。

在龍泉坪村,因被告上班時間特殊,每日隻有12時至14時可以休息,法庭干警決定放棄休息時間,定於2020年7月15日12時通過雲端程序視頻開庭審理該案。

在毛坪村,送達工作遇到了難題:被告聶某超不在家中,自稱其前妻的女子以多種理由拒絕簽收訴狀及傳票,並稱記不得丈夫的手機號碼。王彬對其進行釋法,並講清楚被告積極應訴可以充分維護其合法權益,最終送達手續完成,女子表示將積極聯系被告轉達手續並參加訴訟。

送完傳票,已是下午4點,山路上奔波了6個小時,干警們疲倦的臉龐卻透著一絲愉悅:“今天很順利。有時候我們跑幾次都無功而返,需要反復來找當事人。而且今天結束的也早,往常早上七八點出發,晚上八九點回到法庭都是常態。”

一旁的王彬接過話:“今天路還好走些,我有次去處理兩個村民爭一棵樹的糾紛,上山根本就沒有路,村民帶著我在半人高的草窩裡硬生生鑽了4裡地。”干警們聽完都會心一笑。

到當事人家裡回訪

“跑路”法官 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裡”

“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送一張傳票,8個小時往返200裡山路﹔來回三次,隻為一棵樹的民事糾紛﹔一次執行,翻山越嶺,從午夜凌晨到日出東山,再從從日出東山到皓月千裡.....”這是盧氏縣人民法院五裡川人民法庭干警們的真實日常寫照。

面對案多人少的困難,五裡川法庭推進訴源治理,堅持“三集中”工作法,即集中送達、集中開庭、集中宣判。積極探索“立、審、執一體化”辦案模式,打造法庭周邊一小時執行服務圈,后又在“三集中”工作法基礎上增加了集中執行工作法。他們一天可以跑幾個鄉鎮,在汽車不能行駛的山路步行十幾裡路尋找當事人。集中開庭時,他們一天從早到晚開十幾個庭也是常事。

“多年來,五裡川法庭干警扎根山區,兢兢業業,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難,常年堅持巡回下鄉辦案,現場調處糾紛,實現了審判過程的公開、透明,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盧氏縣人民法院院長趙振營說。2019年,五裡川法庭受理民事案件496件,結案485件,無一起纏訴涉訪案件發生。

近年來,五裡川法庭法庭先后獲得榮譽10余次,被省高院評為“四最”法庭和“雙爭”活動先進單位、“調解年”活動先進集體。

法庭干警根據法庭繁簡分流、“三集中”工作法撰寫的工作經驗信息受到最高院周強院長批示,表揚“法庭立足基層,服務群眾,創新方法,受到群眾歡迎。實踐証明,人民法庭是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平台,大有可為!”

大山裡的“跑路”法官,用一個個腳印踐行著司法為民的初心使命,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解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用一份份公正嚴肅的判決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他們,讓法治更具有人心的溫度。

(責編:常力元、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