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馮佐村村委大院內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焦氏宗親及專家學者共百余人齊聚於此,舉行“中華焦氏第一村”揭幕盛典暨黃河焦國文化繁榮發展論壇、《古今焦氏地名大辭典》編審會議。
焦國是三門峽歷史上最早的封國,焦水、焦城、焦姓皆起源於此。近年來,全國100多萬焦氏宗親非常重視該姓氏的祖根文化研究,開展了一系列交流、研討和聯誼活動。經考証,坐落於黃河岸邊的馮佐村,村中焦姓村民眾多,相關文化遺存豐富,村民對焦國文化、焦氏文化認可度很高,被認定為“古焦國文化遺址村落”。
為了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焦國文化、焦氏文化,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出焦氏貢獻,日前,經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焦姓委員會考察論証,決定授予馮佐村為“中華焦氏第一村”榮譽稱號。
當天的揭牌儀式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穆朝慶,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焦姓委員會會長焦顯亮、黨支部書記焦連盈、顧問焦家德等眾多專家學者和焦氏宗親對馮佐村焦國歷史文化的核心地位進行肯定。大家紛紛表示,焦國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一部分,研究焦國文化、焦氏文化,有利於更好地進行黃河治理保護及文化資源開發,講好三門峽段黃河文化故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在隨后的黃河焦國文化繁榮發展論壇和古今焦氏地名大辭典編審會議上,與會人員踴躍交流、討論熱烈,對進一步挖掘焦國文化、焦氏文化內涵和價值,傳承發揚黃河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討論。(王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