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生態養豬、林果栽種,這些產業能讓俺村集體一年收入100多萬元。”10月26日,指著遠處山坡上光伏電板、生態養豬場房和山坡下挂滿枝頭香梨,葉縣辛店鎮南王庄村黨支部書記翟國鬆是滿臉愜意。“村集體裡有錢了,鞏固脫貧成果就有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更有后勁。”
村集體沒收入,集體經濟發展薄弱,對公益事業和貧困群眾投入不足,嚴重削弱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如何改變這一切,作為南王村村黨支部書記翟國鬆,從當選第一天就開始琢磨這些問題。
南王庄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全村508戶,耕地1000多畝,荒山4000多畝,其中貧困戶南王庄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5戶704人,2018年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為確保脫貧成效,該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借助該縣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經過三年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由零到百萬元。
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葉縣及早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帶領群眾奔小康的戰略決策。該縣結合實際,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總結出來“黨建引領、聯村共建、財政傾斜、金融服務、保險托底、廉情監督”24字工作法,讓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章可依。
黨建引領。推選政治素質高、致富帶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實現與集體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
聯村共建,抱團發展。實施強村帶弱村,建立功能性黨總支121個,實現554個行政村全覆蓋。龍泉鄉28個非貧困村攜手聯動,向綠筑菌業投資購買菇房、委托經營﹔任店鎮韭菜產業覆蓋20個行政村,村集體種植面積5000畝。田庄鄉東李帶動周邊村採取“支部+公司+農戶”模式,流轉土地1600畝發展高效種植,實現集體群眾雙收益。
財政傾斜,杠杆撬動。統籌扶貧資金,對集體經濟項目給予不超過總投資50%的補助﹔按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引導扶持辦法》落實種植業補貼﹔同時政府貼息支持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三委”干部貸款發展。
金融服務,強基固本。縣政府委托金葉農商發展公司與農商行、省農開擔保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設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池,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10倍額度貸款,目前貸款總額已達1.8783億元。
保險托底,站穩腳跟。增強種植業抗風險能力,保持發展定力。凡達到規定規模縣財政補貼2年保費,第一年全部承擔,第二年80%,第三年由經濟組織自願購買。
廉情監督,健康發展。建立村居廉情監督制度、廉情監督網,設立廉情監督員。全縣各村建立集體資源、資產、經濟台賬統一管理,公開賬目和收益分配,確保集體經濟駛入健康發展軌道。
經過實踐,該縣探索出六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模式。實體經濟模式。“政府統籌、財政支持、銀行貸款、擔保公司擔保、保險公司投保、村集體自籌融資、農戶參與、與龍頭企業合作”,七位一體、交叉融合、全面扶持。任店鎮高營村、常村鎮西劉庄村、辛店鎮南王庄村的生豬養殖綜合體項目,村集體作投資主體,“政融擔保村戶企”七大助力加成,確保每個綜合體固定資產投資600萬元以上,村集體年收益100萬元以上,投資回報率超過15%。
土地合作模式。全縣229個村立足產業優勢,經營流轉土地64286畝,按照“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合作發展特色種植業,預計年收入8270萬元。
入股分紅模式。村集體通過自籌資金、財政補助、銀行貸款獲得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或實力經營主體,分紅贏利。如保安鎮楊令庄村12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河南中投申木電力每年穩定分紅12萬元。
物業經濟模式。縣裡為138個村建設了標准化廠房、21個村建設了冷庫,村集體借助固定資產,或經營或合作或租賃,實現收益。龔店鎮邊庄村將投資120萬元的多功能速凍冷庫出租后,年租金16萬元,安排長期用工10人。
鄉村服務模式。田庄鄉6個村組建農機服務隊開展經營,對外提供機械化耕作服務,每年純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
互助資金模式。縣財政投入本金30萬元以上,支持170個村成立資金互助社,為農戶提供生產性借款服務,月收0.8%佔用費,佔用費60%為成本,30%滾入本金,10%作村集體經濟收入。
“強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成果、保障脫貧群眾一起奔小康。”縣委書記古鬆說。目前,葉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激活了廣大農村一湖春水,村集體經濟花開遍地。目前,葉縣554個行政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其中256個村年收入超10萬元,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5萬元以上。(葉縣宣傳部 范長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