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侯祠到杜甫草堂(行天下)

2020年11月16日0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的生命中,是在這條街道上理解了成都這個城市的文脈,在這裡建立起我對文化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我后來從事藝術,也與在此生活的歲月密不可分。從五歲半到十三歲,我一直隨祖父母住在染澱街102號。這是一條在今天的成都地圖上找不到的街道——在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改造中,它徹底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了。

  一

  經歷過城市改造后,染澱街的原址,建起了“萬裡號”。今天看來,這座建筑有點不合時宜,夸張的造型與太過獨特的立意,讓其與周邊建筑格格不入。但在20世紀90年代,這裡卻是成都潮流的原點,高昂的船頭,也是那時高速發展與相對無序的真實寫照。

  “萬裡號”作為城市的潮流原點,也如1800多年前的萬裡橋。當年在萬裡橋頭,諸葛亮送費祎出使東吳,費祎感嘆道“萬裡之行,始於此橋”。由此,便給成都留下注解,寫成了此后1800多年的斷章。

  從萬裡橋頭往西不遠,便是武侯祠。那時武侯祠已經被開辟成公園,進去要收門票,但在周邊的孩童中間,卻流傳著關於武侯祠圍牆的秘密。孩子們總能找到哪邊圍牆有些空隙,從中鑽進去,便可在武侯祠中免費暢游一番。

  從萬裡橋頭去武侯祠,有兩條路,都是順著河邊前行。一條路是在涼水井街拐彎,另一條路則穿過殺牛巷。農耕文明之下的城市布局總會出奇的相似,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與井和牛相關的街道名,這些街名就是對農耕文明最直觀的映射。

  武侯祠裡的故事,最能吸引少年心性。逛得多了,三國蜀漢名將的故事,我也是信手拈來。有時還會暢想一番,若是我在那個年代,會不會也是馳騁沙場的戰將。大約每個孩童心中,在懵懂時,都會對這些熱血男兒的故事情有獨鐘吧。

  許多年過去,武侯祠的鬆柏依舊,但圍牆已經鑽不進去了,門口的街道也換了模樣。遠離了生活的武侯祠,更具博物館的意味,不再是供人憑吊的場所,而是對成都以及四川歷史的記錄。

  小時候,我看不太懂武侯祠的眾多楹聯,成年后再去,細細品讀之下,雖沒有了幼年時的親切,但韻味更見悠長。

  二

  今天,“萬裡號”所在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城市中心,但當年還屬於城外。就連去趟春熙路,對我們而言都算進城,杜甫同樣“遙不可及”。

  去杜甫草堂,要先跨過府南河。當年過河的通道,位於今天彩虹橋處,那時這裡是一座浮橋,數十艘烏篷船在河面上一字排開,中間用繩索串聯起來。

  走在橋上,晃晃悠悠,頗有些水鄉意趣。日子久了,誰都沒有把這當回事,總覺得浮橋本來就該在此處。許久之后的某一天,才忽然發覺,這座浮橋已經不在了,在原址上建起了吊橋。

  去杜甫草堂,還需要經過浮橋西邊的一座垃圾站,當年這是成都市最大的垃圾站。一座城市的生活垃圾都堆放在此處。冬日裡經過尚不覺得如何,夏天則不啻是一種折磨。漫天的蚊蠅,迎面而來的臭氣,直讓人呼吸都要停頓。

  經過城市改造,垃圾站自然已無蹤影,現在那裡建成了高樓,面貌煥然一新。時代在進步,城市的面積也不斷擴大,經濟高度發展,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有時幾十年的時光在一個點重疊,卻總讓我莫名哀傷,今天的生活比過去好了不知多少,但那種孩童時的淡然與愉悅,卻似乎蕩然無存。

  對孩童而言,當年的草堂是個捉迷藏、做游戲的好去處。植物掩映之下的建筑,易於藏身,陽光透過樹梢洒下的斑駁,也成了童年記憶裡迷人的音符。

  當年我是不懂杜甫的,即便在課本上讀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很難將其與草堂聯系起來,總感覺那是在別處。又或者這真是在別處,畢竟杜甫與今天,已經隔了上千年,滄海桑田的變遷,早已將人換了容顏。

  三

  十二三歲以后,相較武侯祠,草堂我去得更多。那些陳列出來的藝術品總在深深吸引著我,我曾不止一次在前人的書作、畫作前徘徊揣摩,總想把握住那偶然從心頭劃過的靈光。

  草堂,對於杜甫來說,是容身的處所,對我而言,卻是心靈的歸屬之地。這裡的歷史更平易,這裡的建筑、景觀也更具風情。時至今日,我也還愛在草堂中行走,感覺在這裡,我總能尋找到寧靜。

  再后來,草堂變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處所,我的作品有幸被草堂博物館收藏﹔我也多次在草堂舉辦展覽等文化活動。杜甫帶給成都這座城市的文脈,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以另一種方式投射了出來。

  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是我童年時候在城市中的兩個節點,冥冥中似乎這兩個節點也預示了我此后的人生。

  今天,開著車在城市中穿行,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的距離,在陡然間變成了一腳油門。這種距離的弱化,讓生活更為便捷,可那種情感的偏移,卻始終讓我有些悵然。

  武侯祠裡鬆柏依舊,草堂裡紅牆茅屋依舊,但在牆外,整個城市卻在數十年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站在草堂與武侯祠裡來審視這座城市的歷史,更能感受到時代發展帶給我們自身的變化。不能說物是人非,但總與當年不同,唯一相似的,大約便是我對成都這座城市的愛吧。(曾 杲)

(責編:辛靜、黃莎)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