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郭文麗
11月5日,“增強‘四力’、決勝小康” 鶴壁革命老區集中採訪活動來到淇縣。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台、大河報、鶴壁電視台等十多家省、市新聞媒體記者,一起走近古韻新顏的朝歌。
近年來,淇縣在紅色教育、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高標准高要求,成效顯著。採訪團一行先后到石老公村、魚泉村、涼水泉村、中維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朝歌老街從多個方面見証淇縣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務實重干的精神風貌。
薪火相傳:靳月英精神代代傳
天氣晴好,陽光透過路旁的樹葉揮洒而下,在盤山公路后藏著的一個小村庄——魚泉村,這裡居住著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靳月英。11月5日,記者在黃洞鄉的魚泉村見到了97歲高齡的靳月英,這位矮小干瘦、銀發飄霜的老人瞇著眼笑,皺紋裡寫滿了歲月靜好,濃密的白發中間大約還有兩成的黑絲。她耳聰目明,接受著大家的訪問和祝福。
在靳月英榮譽室裡,一張張照片如歲月流轉,一項項榮譽似磐石永駐,在她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歷程中,曾一百多次受到黨和政府的嘉獎,受到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她的事跡兩次被編入中學生教材,成為億萬人敬仰和學習的普通共產黨員的楷模。
巍巍太行,來到淇縣“八一擁軍紀念林”陡直如削的峭壁側面,石縫狹隘的間隙裡,斜生著一棵棵側柏,藍天白雲輝映下,一簇簇翠綠輕輕流入雲際。這兒就是靳月英老太太帶領兒孫35年爬滿8架山19面坡種下的地方,他們一捧一捧摳土填坑種出來20多萬棵樹。她是一個時代奮斗的縮影、精神的符號。
通過紅色資源挖掘和開發,如今的“八一擁軍紀念林”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區,更承載著淇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
產業轉型:壯大主導產業
據了解,中維化纖是國內唯一一家生產尼龍66安全氣囊絲的民營企業,且生產效率是同行業的2-4倍。“創民族品牌,數百年企業。”作為河南省打造千億級尼龍產業基地鶴壁片區核心企業,中維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在鶴壁市、淇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標准規劃了“河南特種尼龍電·朝歌電子科技產業園項目”,充分利用中維化纖在核心原材料方面研發生產優勢,結合“尼龍新材料產業上下游”,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探索“核心企業 園區 政府+資本+產業鏈”的招商模式,力爭建設一個集尼龍新材料后加工、研發、倉儲於一體的尼龍產業集群。項目全部入駐建成后,將圍繞中維化纖為核心,打造成產值過一百億的尼龍產業園區,為全省打造千億級尼龍產業集群提供重要支撐。
據了解,淇縣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實施全力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創新模式擴大開放招商、加大投入夯實載體平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四大舉措,立足縣情,揚長避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強縣富民新引擎。
鄉村旅游:打造產業扶貧新模式
經過國家4A級景區古靈山,山道彎彎。拐了最后一個彎,“靈泉妙境”四個大字映入眼帘,近年來,淇縣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南太行山水資源,先后創建了3個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打造了老家趙庄、靈泉妙境涼水泉等一批旅游特色村庄。
坐落在太行山下的涼水泉村組建了淇縣涼水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分期分步驟有序開發建設靈泉妙境高端民宿度假區。如今已建設了10棟石光院子、12棟花田木屋、20座星空木屋等三種不同風格、不同檔次的民宿酒店,可容納100人同時住宿。同時牛棚咖啡、豬舍茶吧、羊圈西餐廳、山裡人家特色中餐廳,具備140人就餐的接待能力。隨后,石光閣會議中心,養生堂、五谷磨坊、觀景台、高爾夫果嶺、妙音台文化廣場、甜蜜世界、幸福果園、等設施也相繼投入使用,正式對外經營。
“ 最近天氣轉涼,不太忙,但入住率也能達到70%,趕上暑期節假日每天都是爆滿,忙的不可開交。” 靈泉妙鏡高端民宿度假區的前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悉,鄉村旅游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的農產品銷售。山核桃、山小米、紅薯粉皮、笨雞蛋等農特產品銷售火爆,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解決了農特產品的銷路問題。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及各類扶貧政策疊加,該村2019年戶均增收達2萬元以上。省、市採訪團對近年來淇縣發展的變化,以及取得的新成效、新面貌,紛紛贊不絕口。
“走進淇縣,流連在 “時光院子”,記住鄉愁留住夢……”如今的淇縣人民懷著感恩之心,正大踏步走在通往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