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苗苗】
“今年的蘆筍供不應求,收購價格也更高,鄉親們的收入又增加了!”
浚縣海燕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海燕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浚縣人,對這片土地有眷戀,回來創業心裡踏實。近年來,她發動周邊60多個村庄逾600戶村民共同參與種植蘆筍,有效帶動鄉親增收致富。
像劉海燕一樣活躍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的“返鄉創業人才”“土專家”還有很多,他們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在當地產業發展中往往起到“領頭雁”的作用。近年來,浚縣聚焦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實施“萬名人才促振興”工程,加大對農村人才的培育力度,通過抓好示范帶動、做優服務等,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讓鄉土人才成為 鄉村振興領路人
干淨整潔的街道、家家戶戶門前整齊的花池、規劃合理的停車位……以前浚縣白寺鎮后崗村是全縣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后崗村成為全縣的黨建示范村、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村裡的帶頭人張全福。
張全福是后崗村黨支部書記、市級優秀共產黨員、浚縣鄉村振興模范帶頭人。
10月5日,在后崗村,張全福喊上記者再次來到連翹種植基地,讓記者看連翹的長勢。“你7月份來的時候,這些連翹又瘦又小,再看看現在,都長這麼高了,明年就能收獲了。”張全福認為,能為家鄉干出一番事業,讓他覺得很有意義,未來可期。
張全福是浚縣“鄉土人才歸雁計劃”的一個典型,前幾年,他放棄了20多年在外承包工程的生意,帶領村“兩委”干部處處作表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改善村內基礎設施,贏得了黨員群眾的普遍認可。
浚縣實施“萬名人才促振興”工程以來,鼓勵引導離退休干部、外出經商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及大中專畢業生等回鄉創業、任職,帶領群眾致富。浚縣縣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浚縣黨建”上還刊發《致浚縣籍在外鄉賢的一封家書》,在457個村召開了村情民意懇談會,將1388名致富帶富能手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庫。
據了解,浚縣已有142名復退軍人、離退休干部、外出經商人員當選為村黨組織書記,1500多名在外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或任職,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
培育“能人” 成農民致富帶頭人
“現在種植蘆筍,畝均收入一萬多元,比種植傳統庄稼增收好幾倍。”9月22日,我省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鶴壁(淇縣)分會場,浚縣海燕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海燕正興致勃勃地細數種植蘆筍致富的心得。
前些年,劉海燕在山東學習了蘆筍種植技術,回到浚縣開始試種,由於掌握了種植技術,她種植蘆筍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在政府的幫助下,劉海燕作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返鄉創業之星”,成立了集產供銷於一體的海燕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動周邊60多個村庄逾600戶村民共同參與,蘆筍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有效帶動鄉親增收致富,2019年,該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4600多萬元。目前她正與蘆筍酒、蘆筍茶等深加工企業溝通合作細節,下一步將努力延伸產業鏈,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
近年來,浚縣積極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科技、信息、政策等各種服務,對農村實用人才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指導,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帶頭致富,走共同帶領群眾致富的道路。目前,浚縣開展各類培訓5期,培訓192人次,組織技術專家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200余人次。
技術培訓送到 家門口,農民“富了 腦袋”鼓了口袋
10月5日,記者在浚縣白寺鎮劉皮窪村了解到,18名村民正在村裡的培訓學校學習電商技術。
“電商給村民們增加了創業的新思路,我們篩選有能力、有意願從事電商工作的村干部、返鄉創業青年等,成立電商人才培養隊伍,經過培訓,村民可以直接工作,也可以自己創業,增加農民收入。”劉裴窪村原第一書記柴相杰向記者介紹。附近村民邱小千和張世新經過培訓后,選擇了電商創業,目前一天收入可達到六七百元。
據了解,浚縣實施“電商人才培訓計劃”以來,共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4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76個﹔累計開展電子商務培訓12期,培訓學員551人。
“都來嘗嘗我做的麻婆豆腐怎麼樣!”在培訓學校另外一間教室,幾十名村民正在學習烹飪技術。
“我們整合政府、社會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圍繞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貧困家庭子女等重點培訓對象,採用送教上門、舉辦專班等形式,開設了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烹飪師保育員、農業技術員、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等實用技能培訓項目。”浚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四級主任科員李浩說,目前,浚縣累計舉辦各類技能培訓89期,培訓各類技能人才8000余人,創業培訓1400余人,實現了近3000人就業創業。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浚縣整合人才資源,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實施了‘萬名人才促振興’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為培養鄉村人才‘配良方’,精准‘滴灌施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浚縣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趙艷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