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南兩會】

李寧委員:加強農業要素投入 守好“中原糧倉”

2021年01月21日10:02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人民網鄭州1月21日電(張毅力)農業大省河南2020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2021年,河南邁入“十四五”新征程,如何更好保護“中原糧倉”?如何持續擴大糧食產量,保証糧食生產安全?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寧建議,必須加強農業要素投入,尤其是要加強科技、人才和種子的投入。

李寧說,應該配優配強農村“兩委”班子,加強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目前,農村超過65歲的人口比例較高,人才老齡化嚴重。在家留守的人對於高新農業科技技術接受能力差,對於一些說明書和新型機械設備看不懂或掌握不了駕駛能力。調查中,有六成的受訪者認為當地的鄉村振興缺乏“經營管理人才”,三成的受訪者認為當地缺乏“產業帶頭人”。因此,她建議有關部門在這屆村“兩委”換屆時,至少安排一名本土能發展產業、帶富能力強的產業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恢復和加強1990年前利用村委會辦公室舉辦農民技術夜校或由鄉村相關部門出面,舉辦短期技術培訓班,講一些適時農業生產知識和農藥、化肥、種子知識及傳送一些養殖技術,讓留守人員得到一些實用技術培訓。

另外,李寧建議,完善農村人才隊伍的評價機制,激活鄉鎮村農業技術人員隊伍。周口市科協在近幾年開展的“周口市農技科普專家團進鄉村”活動的工作實踐也証明,廣大的農村更需要科技人員。而目前對鄉村人才的評價機制還是停留在職稱評定的層面。尚無針對鄉土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創客、社會管理人才、返鄉人才等的具體評價措施。

調研時,李寧還發現當前農業從業人員的管理、政策支持、經費保障的歸屬部門過多,人社部門、農業部門、扶貧部門等都有各自的相關政策,政策之間缺少互通,部門之間也缺少互通,更缺乏對政策落實情況的有效監管。這樣導致國家、省、市的部分政策出台后到縣鄉一級出現執行難的情況。比如,自 2012 年起,河南省對基礎農技推廣站進行改革,實行區域站的模式,但是通過調研發現,政策頒布后農技推廣人員的編制並沒有到位,經費也難以保障,基層農技人員引進、配置都很困難,因此農技推廣站的作用一直沒有充分發揮。對此,她建議一是採取激勵措施,實行特事特辦政策,對在崗的確有專業技能的農技人員,大膽啟用,壓擔子,給任務,定指標,讓他們充分發揮一技之長,為農業生產效力。二是對當地農技人員現狀進行排查摸底,登記造冊。三是對於年齡偏大、已經退休的,則動員他們返崗工作,發揮余熱。或者從省級層面鼓勵鄉鎮政府為從事農技工作20年以上人員頒發榮譽証書,提升他們及其親友的榮譽感、光榮感、使命感、自豪感,影響周圍人員特別是年輕人對農技事業的熱愛。

恢復種子基地,做好良種選育、培育迫在眉睫。李寧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及“種子問題”。種子質量,關乎著產量增減,把好良種繁育關口,是取得糧食豐產的關鍵。周口作為農業大市,糧食生產大市,多數種子是南來北往、東育西種,抗病虫害能力和抵御自然生長能力較弱。過去,縣、鄉(鎮)都有專門的農場,有土地和良種繁育任務,目前,這些縣鄉農場編制在,領導班子職數沒有減少,其待遇基本上是當地財政負擔。但是基本上不種糧食或承擔良種繁育任務,土地也承包給個人改種其他物種了。

就此,李寧建議:一是地方政府積極作為,研判農場現狀,制定農場良種繁育規劃﹔二是發揮現有農場作用,做好並堅決承擔起良種繁育工作﹔三是動員當地種糧大戶參與良種繁育業務,牢牢抓住種子質量,掌握糧食豐收主動權,永保糧食生產之久安。    

(責編:侯琳琳、徐馳)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