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被吼大的孩子性格有缺陷

嚴立新

2021年02月22日15:12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你能不能麻利點?整天磨磨蹭蹭的!”“這道題我都講幾遍了,怎麼還不會呢?你在學校是不是也不認真聽講?”……王女士是一位12歲孩子的媽媽,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她家孩子剛會說會走時,每天像小跟班一樣跟在自己身后,還會哄她開心。可孩子上學后,越來越氣人,做事拖沓、學習不認真、每天隻想著玩,溫言細語相勸后並不見效,隻能靠“吼”。剛開始,孩子總是委屈大哭,慢慢地好像適應了,要麼沉默,要麼頂撞她,然后將自己反鎖在屋裡。王女士擔心孩子是不是被“吼”出了問題,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十分懊惱。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覺得隻要吼一下,孩子就會聽話。這種方式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只是短時效應。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種方法不僅會慢慢失效,還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或者給孩子帶來一些長期的不良反應,比如墨守成規、逆來順受、不能獨立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醫師梁月竹表示,臨床工作中,孩子經常被家長大聲訓斥甚至辱罵,易形成四種性格:

  膽小懦弱。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其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反應。長此以往,孩子個性被壓制,容易養成不敢反抗的習慣,就算被人欺負也隻會一味忍讓。

  敏感自卑。家長吼孩子時,孩子會感覺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逐漸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現在很多小孩出現自殘甚至輕生的舉動,其中可能與自身價值感低有關。

  缺少安全感。通常情況下,孩子認為家長對自己吼叫,是因為不認可自己,導致孩子開始不相信家長,產生不安全感。此時的青少年很可能出現“哪個群體接納他,他就往哪個群體跑”的想法,極易誤入歧途。

  暴躁易怒。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本身就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孩子就會產生習得性的情緒化表達方式,用傷人毀物的行為表達內心。此外,對家長長期的恐懼及不信任,還會疏遠親子關系。

  梁月竹表示,如果孩子習慣了家長粗暴的教育方式,生活中會有很多表現,比如變得磨蹭,用行動抵抗家長的命令﹔發生言語沖突,捍衛自己的尊嚴﹔保持沉默,既不反駁也不接受,關閉自己的內心。

  教育孩子,家長應採取正確、積極的方法。1.明確孩子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解決。如家長總是因為孩子缺乏動力、情緒不穩定、興趣減少、做事磨蹭、寫作業拖拉或注意力不集中而生氣時,應考慮孩子是不是存在心理問題,可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尋求醫生幫助,而不是一味依靠吼叫、呵斥糾正。2.家長是創造家庭氛圍的主體,不要因為在工作或其他事情上受了委屈,就回家向孩子發泄,從而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家長應具有自我覺察及情緒調整的能力,與孩子溝通時盡量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避免孩子受到壞情緒的影響。3.如果吼叫還是不可避免的話,家長要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無論沉默還是爆發,或者孩子看起來像無所謂一樣,都說明孩子與家長之間可能產生了情感疏離。家長應首先做出調整,與孩子進行正確溝通,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本報記者 嚴立新)

(責編:辛靜、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