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慎志遠攝
人民網碭山3月26日電(記者慎志遠)“ 要推進資金和各種要素向農村投入﹔讓更多的數字技術賦能水果產業﹔讓農村成為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3月25日下午,在中國知名三農專家鄉村振興(碭山)研討會上,著名經濟學家任玉嶺、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安徽省扶貧辦副主任朱永東、安徽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王琢等專家學者圍繞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主題進行主旨發言,為碭山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將長期共存,城市發展好的地方, 一定是農村振興的地方。”怎樣走好鄉村振興路?任玉嶺認為,要狠抓縣城和縣域經濟的崛起﹔推進資金和各種要素向農村投入﹔重點發展鄉村產業的發展,建立農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組織﹔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數字經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引擎,要重視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解決好人才問題 ,確保鄉村振興有帶頭人 ﹔還要繼續辦好豐收節 ,大力營造鄉村振興的文化氛圍。
張紅宇認為,碭山鄉村振興的發展,一定要瞄准水果這個主打產業,不僅要穩定總量產出,發揮好比較優勢,還要提升水果品質,發展新業態。同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大做強,讓更多的數字技術賦能水果產業。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發揮社會資本積極作用,豐富農村金融信貸產品,深化農村改革上下功夫,讓碭山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劉奇認為,鄉村振興就是要讓農村成為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農品高質高效的田園、市民休閑養生的逸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游子寄托鄉愁的游園、傳承農耕文化的故園、社會矛盾調處的諧園 、累積家園紅利的福園等。
楊增權認為,一定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 ,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在縣域內優化配置,以建設智慧農業和高標准農田為重點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打通城鄉人才培養的的通道,讓更多的人才回到鄉村,建設鄉村。
朱永東認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同時,實施好鄉村旅游、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農村生態保護、脫貧地區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提升行動。
王琢認為,高質量編制好鄉村振興的規劃,要加強政策協同,把政策支持和市場有效結合,建立良性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做大財政蛋糕,提質增效調結構,堅持可持續發展。
據悉,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皖蘇魯豫四省七縣(市)交界處,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鄉”的美譽。擁有近百萬畝連片生態果園,是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最大連片果園產業區。
在碭期間,中國知名“三農”專家們還深入企業、鎮村、黃河故道、梨園裡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碭山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