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裝備研制的新型盾構裝備整體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新產品出口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鄭州機械所研制的齒輪傳動裝置打破軌道交通領域國外產品壟斷﹔洛陽LYC軸承實現了國產高速鐵路軸箱軸承從無到有的突破……
4月11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批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專項(以下簡稱“集群專項”)支持項目已順利通過驗收,先后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143項,有力支撐了我省主導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
為充分發揮鄭洛新自創區在全省產業轉型攻堅中的引領帶動作用,省科技廳於2018年啟動實施首批集群專項,“優中選優”了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物聯網及信息安全等8個專項29個課題。截至目前,首批集群專項累計完成投入31.2億元,申請專利609項,突破了143項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部分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和市場壟斷,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
“這是針對關鍵共性技術與‘卡脖子’技術的一次集中突破,有效提升了我省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據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首批集群專項整體呈現了四方面特點:
瞄准產業緊迫需求“鍛長板”,使我省盾構裝備、生物疫苗、氣體傳感器、新能源客車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其中,在重大裝備研發領域,宇通客車突破高效電驅動系統、整車智能網絡控制等10項關鍵核心技術,純電動客車整車工況電耗降低15%~20%,續駛裡程提升37%,產品競爭力國際領先﹔在傳感器領域,漢威科技突破大氣環境監測用激光粉塵傳感器、電化學氣體傳感器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補短板”,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實現基礎技術自主可控。由鄭州機械所研制的齒輪傳動裝置相關產品替代進口,已在中車株洲等機車生產企業實現批量供應﹔雙瑞萬基突破了超低間隙元素海綿鈦制備關鍵技術,為我國研發大推力航空發動機、芯片級半導體提供了材料保障﹔鄭州三磨所研制的LED與半導體行業用精密超硬磨具打破國外企業市場壟斷,實現了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支持企業創新研發“推新品”,以新技術助力新產品研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信重工研制的工業錐束CT產品,在航空制造、精密電子以及軍工領域需求旺盛﹔信大捷安研發的車規級安全芯片性能指標處於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已與40余家國內外汽車廠商、汽車電子廠商開展合作﹔中硅高科電子級多晶硅和硅基電子特氣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和市場壟斷,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
支持牽頭單位協同創新“建團隊”,完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項目實施。首批集群專項除省內29家牽頭單位外,還集聚了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等省內外70家單位開展協同創新。其中,科隆新能源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河南電池研究院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入行業知名專家團隊,研發出的產品已幫助企業進入了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供應鏈體系。
省科技廳於2018年啟動實施首批集群專項,“優中選優”8個專項29個課題
截至目前
●首批集群專項累計完成投入31.2億元
●申請專利609項
●突破了143項產業共性關鍵技術
●部分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和市場壟斷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