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振杰)4月1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2017年4月1日挂牌至今,河南自貿試驗區順利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較好發揮了改革試驗田作用。自貿試驗區4年累計入駐企業9.48萬家,國務院明確的160項改革試點任務,除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因國家統籌考慮因素未實施外,其他159項試點任務全部實施。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試驗田”。4年來,我省累計形成425項制度創新成果,商事制度改革、跨境電商監管服務、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模式”“建設項目水電氣暖現場一次聯辦模式”等50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復制推廣。鄭州片區在全國率先上線的企業登記實名驗証系統,在我省試點后,很快在全國推開。外地創業者注冊公司和辦理政務事項可直接進行身份驗証,實現“一次驗証,全國通用”。
發布會透露,河南自貿試驗區4年累計入駐企業9.48萬家,注冊資本1.11萬億元,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3家、國內500強企業99家。鄭州、開封、洛陽三個片區入駐企業數分別是成立前的3.3倍、33倍和3.5倍。自挂牌以來,對外貿易年均增長19.2%,利用外資年均增長45.6%。
河南自貿試驗區還帶動了一系列新試點、新平台落地。國務院支持鄭州機場利用第五航權,允許外國航空公司承載經鄭州至第三國的客貨業務,拓展國際客運航線達到27條、國際貨運航線達到41條,助推鄭州機場客貨運連續4年位居中部“雙第一”。洛陽綜保區、開封綜保區相繼獲批建設,鄭州片區跨境電商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試點啟動建設,開封片區中部首個國際藝術品保稅倉開倉運營,洛陽片區發出全國首張生物制品與非生物制品合一的獸藥經營許可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