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正在規劃建設申報國家油茶公園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攝
□本報記者 薛迎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群山披綠,山清水秀。青枝玉葉,茶果滿枝。
5月9日,走在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內新修的柏油路上,陳窪村陳窪組73歲的袁明永老人特別興奮。
“總書記的話呀,一直回響在耳邊:‘種油茶綠色環保,一畝百斤油,這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一條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袁明永幸福地說。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深入信陽革命老區時來到這裡,正在油茶園內除草追肥的袁明永等幾位群眾,受到了親切接見。
“除了把連片荒山流轉給企業,鄉親們還在各家各戶房前屋后的閑散地、菜園邊坡地上都種了油茶。我家新種了一畝多,油茶苗還是企業免費提供的呢。”袁明永樂呵呵地說。
“按照縣裡的油茶產業發展規劃,除了招引扶持龍頭企業走規模化道路,我們還積極推廣以家庭為單位的‘全民油茶’計劃。這兩年已有371戶群眾新種植油茶1350畝,全鄉油茶種植面積已達3萬余畝。”槐店鄉黨委書記吳正宇興奮地說。
按照找對的“路子”,光山縣全力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取國開行設立油茶專項支持貸款,出台財政獎補政策,廣泛發動群眾種油茶,全縣油茶種植已達25.5萬畝,僅2020年就新發展2.8萬畝。像司馬光油茶園這樣的千畝連片油茶基地,光山縣已發展50多個,帶動近30萬農民增收致富,油茶產業成為鄉村振業的特色支柱產業。
光山縣還組建油茶產業聯盟,成立聯盟黨支部,全面啟動“光山茶油”品牌創建,成功申報“中國油茶之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推動光山茶油走出去,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我們的冷榨冷提山茶油工藝全國領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將油茶籽‘吃干榨淨’。除了山茶油,還生產日化、醫藥、保健用精深加工產品。與中科院合作研發生產的‘玉肌漢方’山油茶系列日化用品,很受歡迎。”參觀完聯興智慧產業園的現代化茶油加工生產線和山油茶全系列產品陳列廳,河南省聯興油茶產業開發公司品牌和企劃負責人楊鍵自豪地說。
油茶產業鏈越拉越長,茶旅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寬。如今,作為重要原料基地的司馬光油茶園,已經打造成為油茶旅游觀光園,正在積極規劃建設申報“國家油茶公園”。
“母親節陪老人走走看看,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媽媽們可高興了。”專程從鄭州回鄉,全家陪著媽媽嬸娘們在司馬光油茶園內游覽的呂述榮、呂述華、呂敏三姐妹高興地說,“記憶中的大片荒山,變成了淌金流銀的油茶園,與波光粼粼的龍山湖相映成趣,真是太美了!”
產業興了,生態美了,游人和客商紛至沓來。順著司馬光油茶園往南走,光山縣德睿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司馬光茶溪谷田園綜合體正在加緊建設。
“新種植的6000畝油茶明年就能挂果,坑塘維修和老舊民居改造也正在推進,這裡很快會成為集油茶種植、生態農業、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新興田園綜合體。”該公司總經理王光輝興奮地說,“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前景美著呢!”
記者手記
找對路子放膽行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鄉村振興,並非千村一面,各地要找准特色,走出契合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錨定油茶產業發展,光山縣實現了從小油茶到大產業的成功轉變。
光山油茶產業的成功,在於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光山縣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群眾就業,帶動了群眾增收,滿足了市場需求,引領了健康消費,可謂一舉多得,實現了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
無論是推廣“公司+農戶”的利益聯動機制,還是積極引導發動群眾融入產業發展大局,尊重群眾意願、讓各方共同受益是根本。隻有讓農民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解決好農民與土地、與集體、與市場的關系,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鄉村振興才能蹄疾步穩、行穩致遠。 (本報記者 薛迎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