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湛河區:以“融合黨建”引領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
扎牢“全科網格”,構建共享資源“治理鏈”
全科網格就是將社區黨建網格、城管網格、綜治網格、執法網格等整合為由社區黨委統一管理的“一張網”,實現“一網運行,多域覆蓋”,“多元合一、一員多用”。
“全科網格”讓管理直達基層“患處”。從2020年4月起,湛河區社區工作者都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社區網格員。網格員整合了多個部門的職責,每日上下午雙巡,主動服務群眾,採集社區環境、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問題線索並上報處理。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形成“閉環”,各個流程透明化,利於各方快速反應,作出科學決策。同時,通過社區網格員這根小小“繡花針”,穿引上級千條線,繡出社區治理新景象。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通過運用“互聯網+網格”,打造“社區治理一張網”,讓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湛河區劃分社區網格344個,全部配齊專職網格長,累計排查解決水電氣暖等民生問題36000余件,實現了“句號管理、問題清零”。
“共建共治共享”讓老舊小區“換新顏”。2020年以來,湛河區堅持“先民生后提升、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有序推進和分類推行老舊小區改造。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某學院家屬院,坐落在市區湛南路東段170號院,共有3棟家屬樓,由於年久失修,臨街的3棟家屬樓牆面破損嚴重,空調外機亂堆亂挂,電線亂扯亂接。最近,人們走到這裡發現已煥然一新了。
原來,馬庄街道沿河路社區利用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幫助居民整修了家屬樓牆面,統一了空調外機防護罩、更換了新的鋁合金窗戶。如今,漫步在改造后的居民小區,猶如走入“畫卷”中。居民樓穿上了“新衣”,精品微游園院落式分布,街道兩側林木蔥郁,老小區改出了新面貌,老居民過上了“新生活”。
湛河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真正使改造過程成為凝聚群眾力量、共建美好家園的過程。實踐証明,隻有不斷創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才能在基層治理中繪就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暢通“民呼必應”,打造上下聯通“服務鏈”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眼”和“耳”,負責發現和反映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是城市社區治理的“手”和“腳”,負責解決問題﹔百姓呼聲則是城市社區治理的“初心”和“核心”。
如何做到“耳”聰“目”明,“心手”相連?2020年以來,湛河區全面建立社區“民呼必應”工作站,對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接訴即辦。健全群眾問題訴求線上線下全收集機制,分級分類開展便民服務。
“線上線下”齊發力暢通服務通道。湛河區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12345市民服務熱線、網民留言、網格微信群、社區公眾號等平台深入開展線上訴求全收集。
這樣一來,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一改過去有什麼事,就往樓道裡、電梯裡貼傳單、貼通知的情況,現在發個微信就解決了。
在做好線上訴求收集的同時,還依托社區網格員和樓棟長,當好“民呼必應”線下排查員、接單員、承辦員,並用好線下留言本、議事台等了解群眾訴求,多途徑進行線下問題全收集,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此外,該區為做好精准服務,在線下採取以下措施分類開展聯建共建:
區直機關以機關工委為依托,打造“下沉服務”“活動共建”等各類主題的黨建聯合體﹔城市社區以駐區單位為依托,打造社區大黨委和“基層治理”“紅色物業”“日間照料”“四點半課堂”等各類主題的黨建聯合體﹔非公企業以工業園區、監管服務單位為依托,打造“助企發展”“地企融合”等各類主題的黨建聯合體﹔社會組織以行業主管部門、社區為依托,打造“行業聯盟”“志願服務”等各類主題的黨建聯合體,實現以“一枝獨放”促進“全面開花”。
凝聚力量全下沉實現“民呼必應”。2020年以來,湛河區積極打造以“民呼必應”為目標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通過設置綜合服務崗,歡迎群眾上門“下單”、網格員收集群眾訴求主動“接單”、“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數據平台接收上級“派單”,實現為民服務跨部門、跨層級協同運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