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2月5日電 (石國慶)疫情爆發以來,河南多地的團委、高校組織專業力量,發揮學科優勢,廣泛開展心理咨詢活動,為師生、一線防控人員和普通公眾紓解情緒,緩解壓力,提供精神支持。
一部電話,24小時值守,全天接受心理咨詢求助。今年春節假期,心理咨詢師鄭歡歡過得不同尋常。疫情迅猛發展,她不得不居家辦公,專用的熱線手機一直響個不停。
“80%的電話咨詢都和疫情有關。”作為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春熱線的一位心理咨詢師,鄭歡歡說,咨詢的人群並不局限於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能感受到大家對疫情普遍存在擔憂,內心充滿焦慮”。
“延期開學了,孩子宅在家裡過度上網,越來越難以管教,該怎麼辦?”“家裡的電視、手機每天播放大量疫情類的信息,才6歲大的孩子都出現了胸悶氣短,入睡困難,該怎麼辦?”鄭歡歡說,解答這些問題,需要專業,更需要耐心傾聽。“聽到電話那頭鬆了口氣、有了笑聲,自己付出再多都值了。”
和鄭歡歡的感受相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平頂山市鷹城心理健康發展中心主任趙迎春結合咨詢的案例分析道:很多市民出現的反應,源於信息過載,長期浸泡在悲傷、沉重的信息氛圍裡,會給人的精神帶來很大的創傷,甚至變得麻木,出現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症狀。
面對疫情給人們心理健康帶來的沖擊,鄭州、平頂山等地的團組織發揮12355心理咨詢專業優勢,向社會開通24小時免費心理服務熱線﹔河南省教育廳組織全省42所高校,充分發揮高校在學科和專業上的優勢,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和電子郵箱等形式,組織心理學專職教師、精神科心理科醫生、心理學研究生志願者等,為社會公眾免費提供網絡心理輔導服務,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
為了確保求助人員的個人隱私,河南省教育廳還特別提醒,網絡心理輔導服務為一次性服務,服務結束后,心理咨詢師須在3天內刪除聯系方式和有關求助信息。若有特殊情況需要多次服務,應與心理咨詢師進行協商確定之后的輔導時間,原則上總溝通次數不超過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