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新鎮馬行村組織戶長學習戶團工作法
第二步 賦能
村裡把網用足,讓村支書既有人手、又有抓手
織網像通電,很快把村裡點亮了。
新鎮馬行村支書叫馬同黨,最初對搞網不以為然。“哪顧得上虛頭巴腦的東西?”村支書太忙,早上5點都排隊敲門,雞毛蒜皮都找支書,調解不及,必釀大事。“上面千條線,下面我隻有兩隻手。缺人手,沒抓手,管狠了,人家不投你票了!”
新鎮10萬人口,是浚縣最偏遠的鄉鎮。馬行尤其偏,2000多口人,村支兩委才6個人。這算多的,數千人的村子,兩委班子很多不足5人。
馬支書很快發現,通過村裡建群,他一下子多了60多個人手。村裡在大群之外,每20余戶親朋形成一個小群,誰有威信誰當群主。群主馬全明說:“過去有矛盾我也不好管,沒身份,咋出頭?現在群主算個管理員,理直氣壯。”
除了群主,全村都激活了。戶與戶,文明落后,有成績單。群與群,像分了班,開始搞起排名競爭。競爭什麼?縣鄉把激勵、優惠分撥到村,村裡根據積分、評星褒獎個人,讓他們在醫療、教育等方面享受優待,也對管理混亂,糾紛不斷的集體加以處罰、
黨委和政府不插手村務,隻負責向村裡分配資源,至於積分、獎懲,則由村民大會討論決定,事事公開透明。馬行村定打分方案時,先定10級,太粗糙。又改為300多條細則,村民大會從中午討論到凌晨,刪成3大類15項評分規定,通過“四議兩公開”,成為村規民約。
事關家家戶戶的福利,村民非常認真。“給婆婆洗腳”加分項被刪了,因為難以執行。“考上大學”是家事,大家卻支持加分,因為給集體增了光。作為村民的責任和義務,化作一條條關乎福利的硬杠杠。村支書在公開透明的規則和監督下,隻用秉公計分,很快立了規矩,有了抓手。
馬書記驟然輕鬆,他多了“兩隻手”,人手和抓手。樹苗遮了別家田。新房堵了排水溝,這類從前得打架上訪的事,不經他知道,就已化解。過去,他想修路,1月裡瘦了14斤還差點沒干成。2019年他騰出手,一口氣把電商、集體企業、養老院等“早就想干的事”搞了起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