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國首部文旅地方法規《河南省旅游條例》——

踐行“兩山”理論 提振文旅經濟

畢京津 張毅力

2020年05月07日09:48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雪后雲台山

“沒有旅游資源,咋推進全域旅游?”

——明確要求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促進文旅融合

文化抱著“文化”不放手,旅游咬著“旅游”不鬆口,國有文化和旅游企業死吃“老本”,社會投資文化和旅游項目空懷“滿腔熱情”……這就是文旅業當前面臨的尷尬現狀。

何為“單點突破”?在一個點上持續而深入達成目標的過程,從一個單一的點上做到極致,突破重圍,從而取得某方面的成果。當不具備成熟或全面的前提下,必須找到適合的一個亮點和突破口。

貫穿《河南省旅游條例》主線的全域旅游,就是這個“單點”。

“前前后后改了200多稿。征求意見時候,僅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全域旅游’就遭到部分縣(市、區)反對。因為納入考評要問責,有的書記、縣長急了,‘我們沒有旅游資源,咋推進全域旅游’?”講到這條“強制性”條款時,立法專家、條例起草組主撰稿人王立國頗為感慨,“他們是不懂得旅游資源這個無邊際概念,不明白全域旅游真正的價值和內涵。”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發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為此,這部《河南省旅游條例》在要求推進全域旅游的同時,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文化和旅游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編制相關規劃,安排發展資金,對有關開發利用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並且要求“建立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保障文旅項目建設用地”等,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堅強、完善的法律保障。

沒有資源,咋發展?

轉變思維才有出路。

河南多的是千年古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山川秀美之地眾多,怎麼會沒有旅游資源?何況旅游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

關鍵是要明白,推進全域旅游,提升地方品位,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吸引游客還在次要。想通了這一層,就不會茫然無措和擔心賠錢了。

《條例》第五章主要講旅游新業態培育,既是要求,也是指路。發掘文化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民宿旅游,實在不行還可以搞養生養老旅游、工業觀光等,隻要動腦子,辦法多得是。

王立國解讀,《條例》重點還是培育文化旅游,畢竟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作為“老家河南”,文化優勢明顯。

把紅色基因的種子傳承下去。《條例》在全國首次將紅色景區納入全部免票范圍。

河南是中華文化發祥地,《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挖掘黃河、古都、根親、功夫等文化資源,打造“老家河南”等文化旅游品牌﹔要求省政府以中華民族發祥地為基礎,打造黃河文化游、中原古都文化游、世界根親文化游和中國功夫文化游等文化黃金旅游帶。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條例作出的以上規定和要求,就是要用文化的血肉來豐滿旅游的骨架,通過旅游推動黃河文化深度、廣泛傳播。同時用文化來切實提高旅游者的舒適感、體驗度,使其接受中華傳統文化,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文旅融合之路,漫漫其修遠兮。王立國說,機構改革是第一步,立法是第二步,以后還有萬裡長征,關鍵在於貫徹和落實。因此,《條例》裡加入了加強各級人大、政府監督實施的要求。

(責編:姜果、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